登录 注册

军迷部落>>正文

空军报靶兵:探秘战机投弹如何报靶?

来源:中国空军网作者:胡开良、刘春磊责任编辑:牛晨斐2014-10-23 09:10
轰炸机飞临靶场上空。
    (原标题:大湖“孤岛”报靶兵)

战机如期而至,轰隆隆的声音感觉就在头顶。晴空下湖水湛蓝,水天一线,清风徐来,波光粼粼。这时,远处突然出现一架飞机的轮廓,伴随着越来越响的轰鸣声,一枚“炸弹”从空中落下,在离你300多米远的地面靶标上激起一片烟尘。如果飞行员的投弹时机稍有偏差,炸弹有可能向自己所在的位置飞来……如果这是战争大片里的场景,你可能只是会觉得新鲜刺激而已。但是,如果这是真实的场景,你会怎样?

这里有世外桃源般的环境,却无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对坚守在大湖“孤岛”上的空军报靶兵而言,这里的战斗生活丝毫与惬意和浪漫无关。

南空某场站靶场观测哨班长罗建仁的任务就是在航空兵部队组织轰炸训练时,第一时间将每一枚炸弹着陆点的准确位置报出,并通过地面报台传输给飞机上的空勤人员。报靶是直接为航空兵部队改进训练方法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的重要业务,报靶数据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轰炸精度的修正结果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观测哨位于一个三面环湖的半岛上,人称“孤岛”。小岛地处水网地带,形状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遇有洪水时,岛的大部分将被淹没;而到了枯水季节,小岛才会露出全貌。岛上居民很少,最显眼的建筑是一座两层楼房,浅黄色的墙上写着“坚守在这里”5个大红字,楼房后一堵白墙高高矗立,硕大的黑色“十”字在墙上格外醒目。这栋小楼房就是靶场官兵用来报靶的观测哨,后面的“十字”白墙,是航空兵部队用来训练瞄准的导弹光学靶。

冬冷夏热,是水上靶场典型的气候特征。炎热的夏天,也是飞行训练的旺季,官兵们常在湖上巡逻警戒,湖面的温度能达40多摄氏度,而冲锋舟上的温度更是高达60多摄氏度,官兵们皮肤晒伤、中暑是常事。寒冬腊月,寒风刺骨,受潮气影响,不少官兵患上了风湿病、关节炎。加上靶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出行难、买菜难、吃水难、看病难……即使现在条件有所改善,也依旧是场站所有小点中条件最艰苦的。“坚守在这里”,是靶场官兵“坚守文化”的高度浓缩。

无需多言,大湖见证着一切。

靶场的场长李明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78年,18岁的陈富良来到靶场,被安排到无名岛的一号观测哨上。当时岛上没有电、没有灯,只有一艘小小木船,一部报话机和一架望远镜,但他在岛上一守就是10年。“如果是为个人,就是用黄金在岛上给我垒个小楼,这活儿我也不干,但只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部队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陈富良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历史就像个轮回。1999年,同样18岁的周志春也分到了靶场,他在二号观测哨上一干也是10多年。作为巡线报靶的行家里手、编程通信的技术骨干,他带兵授课一丝不苟,保障飞行兢兢业业,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2010年底,即将退伍的周志春给靶场留言:“军人不但需要流血牺牲,更需要吃苦奉献。牢记职责,坚守岗位,把平凡的工作干扎实就是不平凡。”

就这样,一代代靶场人把部队当成家园建,默默秉承着军人对国家的忠诚信念和艰苦奋斗的本色。看着靶场官兵那一张张黝黑的脸庞和一双双坚毅的目光,记者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脱口而出:“社会上好多80后、90后青年,还在父母的呵护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而我们靶场的80后、90后官兵,为什么却甘于清贫寂寞,远离繁华都市,在这个相对艰苦的地方默默奉献?”面对记者的问题,李场长认真地思索了片刻,说:“是使命。人民军队为人民。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批批老靶场人陆续离去,又一批批新靶场人相继而来,人变了,使命未变;人走了,精神不走。就是这种坚守的精神,激励着先行者,召唤着后来人。”

(图片由南空某场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