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迷部落>>正文

美加快交付下一代天基空间监视卫星 升级太空中心

来源:中国网作者:谢武责任编辑:卢建霞2015-02-19 03:09

据美国航天新闻网2015年2月2日报道,白宫当日发布了2016年度预算请求,计划加快新一代空间监视卫星的交付时间表,并升级国防部联合太空行动中心。预算请求还包括改进国防部对敌方卫星信号的干扰能力。这体现了美国防部担心其在日益拥挤且对抗激烈的空间环境中的行动能力,寻求加速获得关键空间监视能力和战斗管理能力。

天基空间监视系统(SBSS)性能优势远超“坐地观天”

经过50余年的发展,美国建立了部署在全球多个地点,由30余部探测雷达、跟踪雷达、成像雷达、光学望远镜以及无源射频信号探测器组成的地基空间监视网,可以编目管理大部分空间目标。但总体而言,美国地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尚不能充分满足美军空间态势感知和空间对抗的军事需求:一是还有覆盖盲区,二是地基观测设备受到天气、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大,容易发生观测误差。

针对地面系统的不足,早在1996年美国就发射了“中段空间试验卫星”(MSX)。MSX上搭载的主要设备有:空间红外成像望远镜、紫外和可见光照相机和天基可见光传感器,主要任务是对导弹中段的发现和跟踪,进行导弹中段预警。该项目1997年完成技术验证,并开始将项目和技术融入到空间目标监视系统中,1998年正式运行,2008年退出使用。MSX验证了新一代导弹预警和防御所用探测器技术,收集和统计了有价值的背景和目标数据,其成熟技术都将转换到新一代天基空间监视系统上。

2002财年,美国在已有MSX的基础上迅速开始天基监视系统的研制工作。美国计划发射多颗天基监视系统卫星组成星座,提供及时的太空态势感知能力,满足未来争夺制天权行动的需要。2002年美军提出转型路线图,同年9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出保护卫星及其空间能力是确保美国向全球快速部署军事力量的关键所在,提出美国必须拥有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同时强调空间态势感知是最优先发展的能力。2007年中国的反卫星试验和2009年美俄卫星碰撞事件,都为美军加强空间态势感知能力提供了依据,成为推进天基空间监视系统发展的驱动力。

天基空间监视系统的发展则有效地弥补了上述缺点。在不同轨道上部署空间目标监视卫星、多颗卫星进行组网、天基系统与地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相联合等措施,将有效地减少对空间目标的观测盲区。尽管天基空间监视系统受发射限制,不能携带大型的观测设备,但因在轨道上可近距离观测某些目标航天器,因而其观测精度并没有下降。相反,因在外太空没有大气遮挡,光学探测设备的能见性比地基设备的效果相对要好一些。特别是对地球同步轨道这样拥有约3.6万公里高度的高轨卫星目标,天基空间监视系统比地基系统有更好的探测效果。

除上述大型的天基空间监视系统以外,美国空军还积极研制微小卫星,让其成为空间监视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小卫星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可以在战时或紧急时刻及时发射,并且可以由多颗航天器组成星座或进行编队,完成对重点目标的及时准确跟踪监测。目前美国可能用于空间目标监视的微小卫星项目主要有“近场自主评估防御钠星”(ANGELS)计划、“空间试验卫星”(XSS)计划和“小型轨道碎片探测、捕获与跟踪”(SODDAT)计划。此外,美国空军研制的“天基红外系统”(SBIRS)和“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卫星尽管都是为实现导弹防御而研制的系统,但也具有很强的天基空间监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