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硝烟飘过76载,重温百团大战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王薪宇责任编辑:李晨
2016-08-20 02:25

澄清百团大战的历史阴霾

阴霾一:大兵团作战

百团大战之前,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一直以小规模的游击战著称。为什么到1940年八路军会发动大兵团作战的百团大战呢?

首先,是为了遏制险恶的妥协投降与分裂逆流。1940年,日本急于将侵华战争告一阶段,以集结更多的兵力南下,夺取英法在东南亚和南亚的 殖民地。为此,日军采取威逼利诱的方式拉拢蒋介石、 汪精卫政权。一方面扶植汪精卫伪政权,加紧与蒋介石政权“和谈”;另一方面在桂南、粤北、河套、鄂北、鄂西发动新的攻势,对重庆进行持续半年多的大轰炸,并扬言要攻打重庆、昆明、西安……中共极其担忧蒋、汪“统一投降、统一反共、中日联合剿共”,希望通过八路军的英勇抗战事迹激励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减少蒋介石政权投降的可能性。

其次,是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至1940年夏,日军在华北地区建立了3000余个据点、1万多个碉堡、5000余公里铁路、3万余公里公路。这种严密而便捷的军事网络,使兵力有限的日军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把抗日根据地与其他地区、根据地与根据地之间隔离开来。八路军被日军封锁在各个穷乡僻壤,生存和发展极其艰难。因此,刘伯承把日军的上述部署称之为“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由于日军的据点相互呼应,要打破这种“囚笼政策”,就不能只在部分地区发起攻击,而必须在比较广阔的地区同时发起攻击。

再次,八路军的队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40年6月7日,八路军总部公开宣布:抗战以来,八路军正规部队已由1937年的4万多人发展到50万人,创造了包括将近1亿人口的解放区和游击区。八路军总部还于1940年7月7日公布:3年来八路军收复县城150座,毙、伤、俘敌伪40万人。抗击的日军达40万,占侵华日军总人数的58%,并抗击了全部伪军。

阴霾二:中央批示

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联名签署的破击正太铁路的《战役预备命令》下发给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邓小平,并报中央 军委。那么,为什么又未见中央军委的批示呢?

毛泽东在1938年5月撰写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写道:“……干涉到下级的具体事项,例如战役战斗的具体部署等等,同样是有害的。因为这些具体事项,必须按照随时变化随地不同的具体情况去做,而这些具体情况,是离得很远的上级机关无从知道的。这就是战役和战斗的分散指挥原则。”具体到百团大战,聂荣臻说:“破袭正太路,或者破袭平汉路,这是游击战争中经常搞的事情。可以说,这是我们的一种日常工作,不涉及什么战略问题。这样的作战计划,军委是不会反对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朱、彭、左7月22日下达的《战役预备命令》已经是“命令”,表明当时并没有必须经过中央军委批准后才能组织这种战役的程序。必须指出的还有,百团大战在当时是得到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正式肯定的。

中共中央书记处曾于1940年9月10日发布《中央关于击敌和友的军事行动总方针的指示》,要求华北“应扩大百团战役行动”,山东和华中地区“应仿照华北百团大战先例”,“组织一次至几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对敌进攻行动”。 1940年9月18日和9月20日,延安各界连续举行两次大规模的群众集会,隆重庆祝百团大战的胜利。中央军委副主席王稼祥在9月18日的集会上发表了《庆祝百团大战的胜利》的讲话。毛泽东出席了9月20日的集会。 1940年12月22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从延安致电彭德怀:“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告结束,蒋介石正发动反共高潮,我们尚须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去反对他。”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