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公问对》:奇正相变的辩证思维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唐超山责任编辑:王俊
2017-03-10 02:43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李卫公问对》(亦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或《唐李问对》),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入《武经七书》,以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形式编成。其中主要从“奇正”“虚实”“主客”“攻守”等方面生发谈论,着重探讨争取作战主动权问题,认为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书分别奇正,指画攻守,亦易主客,于兵家微言,时有所得”。

“奇”与“正”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对重要范畴。《李卫公问对》进一步充实了奇、正的内容,认为奇、正有着丰富的内涵。例如,它认为,对敌进行政治声讨是正,进行军事打击是奇;公开出兵是正,奇袭是奇;主攻方向或主要防御方向是正,助攻方向或次要防御方向是奇;前进为正,后退为奇等等。与此同时,它还提出了“正亦胜,奇亦胜”的思想。《孙子兵法》曾提出了“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思想,而《李卫公问对》则认为,善于用兵的人,无处不是正,无处不是奇。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运用奇、正,只要运用得巧妙,用正兵也能胜,用奇兵也能胜。它说:“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这就对《孙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的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以奇胜”了。

在作战方法上,《李卫公问对》辩证地论证了进攻和防御的转化关系,“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同归乎胜而已”。这是说,进攻是防御的转化,防御是为进攻创造条件的,两者都是为了战胜敌人。绝不能“攻不知守,守不知攻”,要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才能取胜。强调以进攻为主,用兵作战最重要的是以进攻消灭敌人,而不仅是为了抗击敌人。为了战胜敌人,强调集中使用兵力,“合击”歼敌。力争主动,避免被动,指出“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意思是在统军作战中,最关紧要的是夺取和掌握战争、战场上的主动权,以左右敌人,消灭敌人。与此同时,《卷上》篇还谈到,“自古乱军引胜,不可胜纪”,即自古以来,由于军队缺乏严格的训练,打仗时造成混乱,被敌人打败或消灭的事例数不胜数。对于军队的管理教育和军事训练,它主张“教得其道”,反对“教不得法”,强调将帅要深晓训练方法,提出由单兵到多兵,由分练到合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三等之教”的三个阶段训练方法。

“一着或失,竟莫能救。是古今胜败率由一误而已”。《李卫公问对》用下棋作比方,指出若关键的一着失误,则全局无救。为了在指挥上不失误,它特别强调将帅要学会和掌握“奇正相变”的指导艺术。《李卫公问对》认为,“正而无奇,则守将也;奇而无正,则斗将也;奇正皆得,国之辅也”。即仅有奇或仅有正,都有偏颇,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变化,才是完美的。这就要求将帅在使用兵力、运用战法中,根据战场上的敌我态势、敌情变化和行动企图,灵活使用兵力和变换战术,变幻莫测,出奇制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