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文化建设,要怎么“把这碗鸡蛋搅匀”?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栗振宇责任编辑:王俊
2017-03-23 14:57

(二)

回顾“联合文化”这一概念的产生过程可以发现,正是因为有了现代联合作战,才逐渐孕育了被冠以“联合文化”之名的文化形态。那么,联合文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联合文化对联合作战到底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是不是没有联合作战实践,就谈不上联合文化建设?这些问题,是组织这次“头脑风暴”的理论前提,也是容易让官兵产生疑惑的问题。

因此,在讨论中,不少专家一开始就对此谈到自己的认识。比如乔良谈到:“文化是一种共同的存在方式。当军兵种形成共同的存在方式,形成共同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时候,联合文化就诞生了。但是,联合文化又不完全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它有时候可以通过命令、条令这样的方式强制推进,然后慢慢让这种强制变成一种自觉和习惯,直到形成文化。”在此基础上,还有不少专家谈到联合文化的构成问题,比如高宁通过考察外军联合文化建设实践,将联合文化的构成从外至内分为五个层级,即联合的知识技术、情感道德、法规制度、作战理论和价值理念。通览各位专家对于联合文化本质的说明,可以发现大家意见是相对一致的。联合文化本质是一种军事文化形态,其核心价值取向就是提升部队在联合作战中“联”的境界层次。

联合文化建设是在军兵种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家谈到,没有军种文化,就没有联合文化;没有军种文化的繁荣,就没有联合文化的兴盛。说到底,联合文化与军兵种文化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先进的军兵种文化通过优质的、模块化的组合,互相嵌入、契合,最后就会形成大的联合文化。联合文化建设由此被形象地比喻为“在一只碗里搅匀多个鸡蛋”的过程,是“联心之旅”“联神之路”。

联合文化在现代联合作战当中之所以地位重要,也正是由于联合文化所要点燃的是联合作战最为关键的“联”的环节。正如郭凤海、张歆伟在文章中谈到,“作为一种特殊的军事文化形态,联合文化体现了一体化联合作战对军队文化重塑的必然要求。联合文化广泛深刻渗透于联合作战体制编制、力量结构、行为准则和模式之中。在信息化高技术战争时代,它是涵养和提升军队联合作战能力的重要文化软实力”。

那么,是不是没有联合作战实践,就谈不上联合文化建设?这的确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毕竟,从外军联合文化建设的过程来看,正是联合作战实践才凸显出联合文化的地位,才有了联合文化的概念,才有了关于联合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举措。我军在没有联合作战实践的背景下组织联合文化建设,这样的建设是否有效?不少专家认为,联合文化的存在基础,是联合的价值取向、联合的体制编成、联合的作战行动等;在这其中,联合作战是历练和检验联合文化的最高途径,却不是唯一途径;军事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并非只有在战争环境下才能产生和培育军事文化,也不能指望一种文化在战争中自然而然地诞生。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中国军队的确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实践,但是随着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不断完善、联合作战训练的不断深入、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不断强化、联合作战理论成果的不断涌现,联合文化建设其实早已经起步。特别是,没有实战并不意味着思战、务战、备战的停滞。从更宏观的视野看,在包括联合文化建设在内的联合作战准备当中,中国军队不是“观众”,而是不能落后的“竞争者”。

(三)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才能“把鸡蛋搅匀”?联合文化到底应该怎样建?这是此次“头脑风暴”的核心问题,并由此牵扯出很多与之相关的话题。也正是在这些“点位”上,此次“头脑风暴”收获了很多共识。

外军经验与我军优势。不可否认,在联合作战实践的刺激下,外军在联合文化建设上很早就迈开了步子,并产生了不少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很多专家都对此进行了梳理,其中包括联合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以及教训等。这些对我们认识联合文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大家也从不同角度谈到,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军联合文化建设的土壤与其他国家军队有着很大差别,具有鲜明的我军特色。我军在联合文化建设中,切不可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应该在参考外军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我军建设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我军强军文化的固有优势。这种优势突出体现在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既有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政治特质,又有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严守纪律的优良传统,还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法和思维等。在未来联合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强化这些优势,并以此作为培育联合文化的重要基础。正如王毅在文章中谈到的,“在未来联合文化建设中,有没有我军特色,能不能把我军的独特优势有效发挥出来,不仅关系到联合文化的生机活力,更关系到联合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成败。”

联合作战理论创新。这一话题看似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范畴,但是就像有人说,如果把军队的编制体制比作“棋盘”的话,那么与之相关的作战理论就像一部变幻莫测的“棋谱”。“棋谱”越精妙,棋局的胜数就越多。联合作战理论创新是联合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刻影响到联合文化建设的质量水平乃至联合作战的整体实力。从外军的情况看,近些年,与联合作战相关的理论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被运用到实践当中,对作战样式和最终结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家谈到,当前我军推动联合作战理论创新,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从方法论上真正树立与联合作战相匹配的系统哲学观;应该强化问题意识,把以联合作战演习为重点的实践上升为战争理论乃至军事思想;应该借鉴外军理论成果,并用好我们传统的军事文化资源等。应该说,大家提到的这些路径和办法,都是推动未来联合作战理论创新的重要抓手。但更为关键的是,联合作战理论创新就像联合文化的积淀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比于外军通过一场战争检验一种联合作战理论的景象,我军当前在联合作战理论创新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联合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在没有联合作战实践背景下,联合文化的孕育之所以可能,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联合作战法规制度体系的存在。联合作战法规制度体系,作为联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强制性地规范和塑造军人在联合作战中的行为方式,进而深刻影响联合作战能力。可以说,联合作战法规制度体系,是联合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推动将联合文化精神转化为行为自觉的关键。在讨论中,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一重要性,同时也从自己的角度谈到强化条令制度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比如李炳彦谈到,“ 现代一体化联合作战背景下的条令法规建设,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如联合作战条令、信息战条令、网络战条令等,需要在形势的变化发展中不断创新。”张明仓谈到,“要加紧编修新一代联合作战条令,完善联合作战、联合指挥、联合保障、联合训练以及战时政治工作、战时管理法规制度,尽快推出联合作战纲要、联合作战指挥纲要、联合作战术语,逐步形成科学配套的联合作战法规体系,使‘联’真正上升为‘法’,为依法而联、依法促联提供依据。”

联合人才培养。从根本上说,联合文化建设就是希望通过文化影响人、塑造人的特殊力量,使官兵具备更高的联合作战素养,使一支部队在联合作战中的整体协同力得到跃升。那么,明确联合人才的素质结构,对联合文化建设来说,就非常重要。大家认为,不论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还是联合作战中的普通官兵,都应该首先具备联合的价值理念、联合作战的思维,同时要熟悉联合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素质结构的众多内容当中,掌握中外优秀军事典籍的能力一再受到关注,比如余远来认为,“联合军官的培养,不能只是把目光盯在急需短缺的实用上,还要把目光投放到深邃博大的经典上,把传统兵学研究与当前的研战、务战、习战等军事实践结合起来,让灵活运用经典成为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的潜在生长点。”与此同时,张理海认为,包括各级党委机关、院校和基层官兵等在内的联合文化建设者,呈现为一条“环形链条”,并以区分不同建设主体承担不同职责为前提。

理论探寻有实践支撑,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此次“头脑风暴”还在讨论中,适时引入了一次实践探索的案例,那就是来自东部战区的实践与思考。战区在联合作战中担负重任,也是联合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东部战区组建后,在联合文化建设上密集推出一系列举措,比如组织联合参谋集训、在政工网打造“联合文化广场”、构建战区“新媒体矩阵平台”等,很多举措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文化建设绝非朝夕之功,但他们的经验体会在当前全军联合文化建设中颇具代表性,为此次“头脑风暴”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将成为探索联合文化建设问题的宝贵资源。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