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威胁》:与死神对决的胜利记录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雷达 殷实责任编辑:王俊
2017-05-02 16:10

“国家形象”的彰显

■殷 实

我一直认为,相对于经常在社会公众视野中大秀慈善、耀目“公益”的种种举动,那些闻令而动、默默踏上征程的专业救援队伍更让人尊敬,也更值得铭记。《极度威胁》正是这样的一部纪实之作:为我们生活中的英雄立传。

从书中我们看到,解放军302医院,由李进、秦恩强、刘丽英、秦玉玲等31名队员组成的医疗队,以及由钱军、柏长青、田成刚等27名队员组成的检测队,在突然接受赴西非埃博拉疫区的任务后,迅速准备设备和行装启程,到达塞拉利昂后立即改造病房、培训塞方人员,建立起一个拥有40张床位的留观中心,并展开从国内运抵的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与“医学界所知甚少”、“尚无可用的已获正式许可的特效治疗方法或疫苗”的埃博拉打起了交道。这样“一气呵成”的“手笔”,既是他们身为军人对自己使命任务的一种自然反应,也是专业救援队伍在致命威胁出现时的一种职业精神的高度体现。

作为国内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302医院既接诊全国各地的病人,又常年担负着军队的战备任务,在抗震、抗击“非典”、亚丁湾护航,以及赴海地、巴基斯坦、印尼、菲律宾等国的人道救援中,都有他们的身影。此次他们飞赴已经有6000多人感染、2900多人致死的西非地区,路途之遥远、地域之陌生、疫情之可怕,特别是整个救援行动过程中遇到的意想不到的重重困难,官兵在“极度威胁”之下的勇气,他们从容应战的方方面面,书中都从不同侧面予以详尽披露。中国军人的本色与精神气质令人难忘。

38岁的护士长秦玉玲无疑是这支医疗救援队伍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员了——虽然她在20多天(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之后安然无恙。一般新闻媒体多半只告诉我们,一些人到了哪里,做了什么,顺利完成了什么任务之类等,但《极度威胁》所呈现的诸多细节让我们了解到,即便是如此声势浩大的国际救援行动也可能功亏一篑,遭遇可怕的失败。从书中我们看到,中国援非医疗救援队和检测队执行埃博拉病毒防控任务的行动看上去有条不紊,在国际组织、外国同行眼里表现得很专业、很有效率,贡献突出,但事实上他们却时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而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有一部分正是来自他们自身:在由27名队员组成的检测队伍中,先是病毒检测组的两名队员出现了发烧症状被隔离,接着是指挥组长孙宇开始咳嗽、发烧被隔离,负责对外联络和翻译的王壮出现干咳、严重呕吐被隔离,检测队副领队兼专家组组长高福出现高热症状……所有这些征兆都指向了埃博拉病毒,因为他们有的人就负责检测病毒,有的近距离与患者接触过。指挥组组长刘文森突然昏倒在工作岗位上,抽搐、呼吸困难、生命垂危,身体表现与埃博拉的病征极为相似……

我们看到,《极度威胁》中出现的像秦玉玲、田成刚这样的救援队成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一种不朽的精神价值:国际主义精神。我们今天同样需要重塑“国际主义”这样的价值观,以证明我们的发展目标、制度理想。因为,若时时处处都以一种实证论式的算计理解国际关系,那么在“他者”视野里的“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就可能是一种赤裸裸的利己主义。这与我们的国家形象以及价值观是不相符的。

从“寰球同此凉热”的角度,通过具体的行动,通过此次参与行动的个体素质的传扬,真正体现国际主义的价值观。在这个意义上,对中国近年来在中美洲、非洲等地的自然灾害和疾病救援的种种举动的理解,就可以回归其本质意义。这也正是《极度威胁》这本书值得推荐的重要理由。

(《解放军报》2016年01月23日 07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