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驻藏官兵的热血青春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王俊
2017-05-23 13:11

在拉萨东郊的一栋300多平米的三层楼房里,住着曲扎和他的老婆,一双儿女都已是国家干部,这栋房子是他们安度晚年的新家。

“我的母亲叫彭琼琼,是索康•旺庆格勒的家奴,自然我和我的妹妹、哥哥也成为隶属于他们的奴隶。我年幼时,母亲被管家活活整死。”曲扎说。

曲扎是一名经历过西藏新旧两个社会的藏族人,幼时的阴影让他再也不想回到过去。

66年前的西藏,仍处黑暗之中,制度落后,等级森严,民不聊生。

1951年5月23日,一纸协议的签订,西藏人民自此脱离苦海,逃出黑暗,迎接新的曙光。

顾盼往昔,岁月如歌。

66年后的西藏,经济飞速发展,政治稳定,交通便利,人民幸福。

六十多年的沧海桑田,是谁让雪域高原从黑暗走向光明,由落后走向进步,由贫穷走向富裕,由封闭走向开放?除了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之外,我们不能忘记这样一群人——驻藏官兵,用青春和汗水守卫这片净土的英雄们。

今天就让我们踏入这片神秘土地,领略川藏线的秀美,青藏线的巍峨,阿里地区的静寂,心怀对“世界屋脊”的崇敬,聆听这片“生命禁区”里驻藏官兵的故事。

川藏线:车行六七里,险情八九回。

三千里川藏线,从成都至拉萨,沿途要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越过14条波涛汹涌的江河,是世界海拔最高、路况最艰险的公路之一,被称为“西部奇路”。

【主人公名片】原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战士,藏族青年次仁贡布

2006年,18岁的藏族青年次仁贡布入伍来到了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成为了该团入伍的第一批藏族战士。10年来,同批入伍和后续来团的藏族战友都先后离队回乡,他作为兵龄最长的藏族战士依然奋斗在川藏线,奋战在这条连接内陆平原和家乡西藏高原的国防运输线上。从义务兵到上士,从汽车学员到驾驶助教,从战士到班长,从普通青年到中共党员,10年的军旅生涯成为次仁贡布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执行近50趟川藏线运输任务也成为值得他“炫耀”的资本。

2016年10月,次仁贡布再次随队上线,执行最后一趟进藏运输任务,他要为自己的10年川藏线军旅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我们跟随镜头来感受这位藏族班长从军10年的成长。

每段路程教练结束,次仁贡布都要及时与驾驶学员沟通,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已是驾驶助教的次仁贡布,在任务途中认真进行驾驶教学。
风雪之中,当地藏民对军人敬礼感谢。

【主人公名片】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六连

4月22日,正在执行进藏运输任务的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二营梯队东返至西藏波密县扎木镇,根据运行计划,部队休整一天。一大早,六连指导员王啓舟便走出兵站,他右手攥着写着“资助金”的牛皮纸信封,左手拎着书本文具,向几公里外的波密县中学走去。作为连队党支部的代表,王啓舟要将全连一百多名战友的心意,送给正在读八年级的藏族姑娘洛珍。

王啓舟询问洛珍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4年前,家住波密县娘那村的小洛珍在波密县小学读四年级,她的父亲很早就去世,家中的三个孩子一直由母亲带大。时任六连指导员的郭承泽了解到洛珍的家庭情况后,与她建起了互助对子,第一次将1000元的助学金送到了小洛珍的手里。4年来,不管执行进藏运输任务多辛苦,驻站时间多紧张,六连官兵总还记得在波密县有一位叫洛珍的小妹妹,连队党支部每学期都要为洛珍送去助学金和学习用具,每一趟上线都要去学校看看她,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如今,已经15岁的洛珍非常懂事,学习成绩更是稳居全校前三名,成为家里兄妹和母亲的骄傲。

王啓舟来到洛珍宿舍并为她送上了早就准备好的英汉字典和学习用具。

这一次,指导员王啓舟再次来到学校,为洛珍送来助学金和书本文具。镜头前的洛珍腼腆内向,但再次见到解放军叔叔,她脸上洋溢的幸福依然动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