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冷嘲热讽竟能比科学难题更令人苦恼?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贤文责任编辑:李晨
2017-05-23 04:00

留几分宽容给探索

●我们鼓励创新、鼓励探索,就应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抓建设、搞改革,都需要积极探索,没有探索的勇气和开拓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然而探索不可能一帆风顺,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在所难免。因此,我们鼓励创新、鼓励探索,就应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科学家法拉第曾经谈到,成功的科学家,在他每十个希望和初步结论中,能实现的也不到一个。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项发明,而每一项发明都是在经过几十次、上百次失败后,才获得成功的。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药学家屠呦呦,在经历了190多次失败后,才破译了青蒿素之谜。人们对自然未知领域的探索很难一次成功,而在社会领域中,每前进一步,同样可能付出失败代价。正是这一次次的失败,才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接近真理,逐步认识和掌握规律,从而奠定通向成功之路的基石。

那么,人们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中为什么会出错呢?列宁曾经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人们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当然,探索的目的又是为了探索经验,少犯错误,不犯大错误。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在鼓励探索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如果为了不犯错误而四平八稳,不思进取,不去冒风险,这样的“平稳”和“无错”,又有什么意义呢?

“中国激光照排之父”、两院院士王选曾说,在研究激光照排时,最大的苦恼不是一道道科学难题,而是周围的人对中国系统能否超过外国产品的怀疑的眼光,是探索失败后人们的冷嘲热讽。这种怀疑和嘲讽,有时往往比遇到技术难题、资金短缺等困难带来的压力更大。对于探索者来说,一旦遇到困难、遭遇失败之后,最需要的是理解、鼓励和支持,有时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也会给他们以安慰和力量。因此,在改革和探索中,我们固然需要为成功者鼓掌,但更需要理解和宽容失败者,向他们投去欣赏和鼓励的目光。

允许改革试错,宽容创新失败,与作风建设上从严要求、抓细抓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改革和探索中失误难免,多一点理解和宽容,有利于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而作风建设无小事,“忽细事者祸必盈,轻小乱者亡必聚”,因此,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违规违纪的人和事不仅不能宽容,而且必须毫不留情、严肃查处。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党员干部“官德不容小恙”的意识,自觉遵规守纪,守住底线,不碰红线。

深化改革进程中,每前进一步都可能遇到风险,创新创业也难免出现失误。如果在改革和探索中出了一些差错,就抓住不放,甚至上纲上线,只会造成思想障碍,束缚人们手脚,最终阻碍改革创新的顺利进行。正确的态度是鼓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和试验;同时积极引导大家勤于总结经验,出了差错及时发现纠正,尽量避免和少走弯路。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