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国防教育”,能释放多大潜力?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石宁宁 左庆莹责任编辑:王俊
2017-06-13 14:46

设施陈旧 讲解枯燥 重教育轻旅游

把脉寓教于游路上的痛点

旅游和国防教育的联姻,本应皆大欢喜,发挥寓教于游的双重功效。可由于经费保障不足、人员培训滞后、发展理念受限等原因,当前“国防游”还面临诸多尴尬。

北京某媒体从业人员小袁到南方某市出差时,抽空去参观了当地的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她这样描述公园的情景:“飞机、大炮都有,但停在废墟上,毫不夸张,虽然不收费,但游人寥寥,更别指望有讲解员讲解了。”这让她对门口挂着的“国防教育基地”牌子充满疑虑。

其实,《国防教育基地命名管理办法》对国防教育基地的命名条件有着严格的规定:有明确的国防教育主题内容;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规章秩序;有相应的国防教育设施;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具有相应的社会效果。这样来看,一些地方打着旅游旗号开展国防教育,之所以效果差强人意,症结就在于经费短缺、管理跟不上。

在“国防游”中,讲解员作为和游客接触最紧密的工作人员,在这场特殊的国防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个优秀的讲解员最重要的是什么?前不久因一篇《进击的智人》演讲而走红的国家博物馆讲解员袁硕这样回答:讲故事。可这恰恰是当前大部分讲解员欠缺的。游客白女士来白公馆参观前特意上网查找解说资料,本以为在专业讲解人员那能听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明显是解说很多次了,标准程式化的讲解,听不出感情。”国防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人的民族意识、家国情怀,尤其是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危机意识,倘若“国防游”停留在“游客来了、游客走了”的浅显层面,无疑背离了初衷。

讲解枯燥滑入极端就是给游客“上大课”,一味强调教育,弱化“国防游”的旅游元素,久而久之,游客“绕道而行”,“国防游”就失去了依托。游客小危谈到这种现象时说:“旅游是出来放松心情的,如果能多讲点故事,会事半功倍。”

政府主导 完善设施 注重社会效益

用好旅游这个国防教育富矿

谈及探索“旅游+国防教育”发展的经验,宁夏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负责人索德胜言简意赅:政府主导,首先地方党委、政府要重视。索德胜认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需要全民参与,政府不能缺席。

记者调查发现,银川市自2013年开始,每年都将军事文化博览园建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由此可见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园区建设初期,银川市主要领导多次出面协调装备、督导项目,有了政府的高度支持,许多建设问题迎刃而解。

平台搭起来,游客自然来?没那么简单。众多旅游景点的成功案例说明,只有加强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才能吸引游客。北京某旅行团领队小强曾带队去江西某红色景点旅游,谈到“旅游+国防教育”的发展前景时,他认为,红色旅游景点本身无需多做修饰,保留原汁原味才有特色,需要改进的是配套设施建设,比如公共厕所、住宿、饮食等。至于人工元素较多的景点,就要注重项目创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体验内容,真正让大家在“游中学,学中游”。重庆国防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加强景区建设,人员素质的提升刻不容缓,接下来,他们会加强对红色游景点讲解员的培训力度,多用故事化的语言去阐释,争取达到“我讲你愿意听”的效果。

重庆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方和主营企业在推动“国防游”发展时,要找准协调发展的契合点,谨防陷入“重教轻游、重游轻教”的误区,更不能唯经济论,要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谋求经济利益。

“我们这是旅游景点,又不仅仅是旅游景点。”索德胜说。他认为,普通的旅游景点单纯受利益驱动,以经济收益论成败,而红色游、军事文化主题景区等旅游景点,因为特殊的旅游元素,能发挥国防教育功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游玩中有所思考,潜移默化中增强民众的国防意识,唤起居安思危的危机感,真正达到让游客在“游玩中提升国防意识”的效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