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军旅作家王愿坚遗作首发 深情回忆从军之初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愿坚责任编辑:王俊
2017-06-14 09:23

王愿坚与女儿

本来,上级是要我们上抗大文化队学习的,因为年龄太小,人家不要,于是我们被送到了当时的滨海干部学校学习,对外的名字叫滨海中学。

一入学,首先学会了一支歌,歌词至今还记得:“海边上,敌后方,抗战的歌声到处在高唱。铁血钢枪,奏成了胜利的交响。同学们,同学们,困难的环境要我们去克服,胜利的担子要我们去担当。”据说这首歌就是我们滨海中学的卢老帅谱曲的。这悠扬的歌声,伴随我度过了在滨海中学学习的日子,也伴随我度过了差不多一生。

在敌后的艰苦条件下,学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弟弟王玉坚只有13岁,被分到了普通队,也就是第一队。我被分到了师范的第4队,任务很明确,学习完了去教书。

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已经很难得。我们就住在老乡们家里,每天早晨出操,吃过早饭,借来一个小板凳,背上自己的背包,就走进了树林。在浓密的树林里,竖起一块木板,架在膝盖上的背包,就是课桌。

在这个课堂里,我们学习社会发展简史,学习社会科学概论,学习中国革命问题。但我印象最深的第一课,却是生活课。当时,我们4队7个人住在老乡的一个磨房里。白天我们出操上课,老乡就套上毛驴在这里推磨。晚上我们回来,把磨道里的驴粪打扫一下,抱一把麦草,铺在磨道里,就是我们的床铺。

第一次睡床铺的时候,有趣极了。分队长孙振华同志,这个从鲁西肥城来的青年人真有办法,他把几个年龄大的同学分配到磨道里:脑袋顶着脚,围着磨道转一圈,6个人就可以睡下了。还剩下一个我,怎么办?我问分队长。分队长笑了笑说:“这好办,你小,照顾你,你上楼去吧。”“楼,楼在哪里?”老孙一指磨顶,说:“那就是你的床铺。”

我年龄小,个子也小,但再小,盘磨做我的床还是太狭窄了。身子底下冰凉不说,翻个身,一不小心,就滚下来,砸到了别的同学身上。我觉得这环境太艰苦,有点受不了!特别是第二天,又经历了一次惊险。半夜里,我被一个冰凉的东西压醒了。伸手一摸,好像是一个同志的胳臂搭在我的胸膛上。我推一推,说:“拿开!”但随即我就发现,它虽然有胳臂粗细,但冰凉,还带着鳞片——不是人的手臂。是什么?慢慢摸去,啊,原来是一条胳臂粗细的蛇,正在我的胸膛上“行军”。我既不敢动它,又不敢吵醒别的同志,只好憋着气,等它从我的身上慢慢滑过去,才松了一口气。

这件事情不知怎么被房东知道了。第二天早晨,我发现,房东老大爷在编草苫子。晚上回来,大爷把一个草苫子递给我,说道:“小伙子,给你个东西。”我说:“这是什么?”“你铺上,睡觉!”他给我把草苫子叠成两叠,搁到了磨顶上。这天晚上,我睡在软软的草苫子上,草苫子是暖和的,心里也是暖和的。

这时,白天讲的为人民服务,人民军队人民爱,这抽象的道理,在这一刻是如此的具体和真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