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40不学艺”?这个工程师可不信这一套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姚春明责任编辑:王俊
2017-09-29 08:57

都说“人过40不学艺”,李鸿却不信这一套。两年前,年近50的李鸿“转行”跨入全新领域,她从零起步,迅速成长。从计算靶试参数到系统测试调参,从协调引导方案到空中飞行特情处置,稿纸用了一沓又一沓,方案写了一个又一个……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工作中的李鸿(左)。李韶鹏

把忠诚写在哨位上

李鸿 科研创新脚步急

■姚春明

光荣一刻

2013年2月2日,习主席视察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时任基地某部副总工程师李鸿作为技术人员代表,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先后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3项,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初秋,西北某机场,两架新型战机拖着尾焰腾空而起。

后方的仿真系统前,一位女大校正紧盯显示器,时而提笔记录、时而起身指挥,数百个飞行状态数据源源不断流入指挥信息网,宛若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这场“音乐会”的总指挥叫李鸿,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某部总工程师,扎根戈壁29年,从青春韶华到年过半百,始终初心无悔。

“这份工作默默无闻,却不可或缺。我们必须在装备列装之前,总结出作战使用方法。”李鸿直言比以前更忙了,“随着我军武器装备飞速发展,作战使用要求越来越高,试验论证任务也越来越重。”

这不,新型战机刚一亮相,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作战效能,如何加快作战仿真力量建设……一道道难题便摆在了李鸿案头。最终,又都在李鸿手中迎刃而解。

一次,在评估飞行数据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某型战机雷达数据存在异常,随即将异常数据录入某软件,很快,故障被顺利排除。“以往五六个人的工作,如今只需一人。”一位机务干部算了一笔账后说,这都要归功于这款管理软件。

这款软件,正是李鸿牵头自主研发的。而这,不过是她众多科研成果中的一项。20多年来,从提出导弹地空仿真方法,到开创“一靶两弹”试验方法……李鸿早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导弹专家。

都说“人过40不学艺”,李鸿却不信这一套。两年前,年近50的李鸿“转行”跨入全新领域,她从零起步,迅速成长。从计算靶试参数到系统测试调参,从协调引导方案到空中飞行特情处置,稿纸用了一沓又一沓,方案写了一个又一个……办公室的长明灯,成了李鸿拼搏道路上最亲近的战友。

心中有梦,青春不老。李鸿说:“做科学不分年龄大小,但必须有一股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如今,面对新领域作战试验中的一个个空白,李鸿的脚步更急了。

言谈间,又一批次飞机着陆,李鸿立即转身,回到仿真席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