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营子:浴血战斗震敌胆
■吴 萌
一九四三年新四军司令部《盐阜分区反扫荡战役详报》内页之黄营子战斗要图。
黄营子,位于江苏阜宁县西北约30公里处,属苏北抗日根据地盐阜区边缘地带。1943年2月中旬,日军纠集第17师团、第35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2旅团各一部及部分伪军,共2万余人,采取拉网战术,分批多路对盐阜区大举“扫荡”,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新四军第3师第8旅在地方武装及民兵配合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阻击、袭扰、消耗日伪军。待敌疲惫,先袭阜宁、湖垛,再战黄营子,打得敌人狼狈不堪。
解放军档案馆馆藏《黄营子战斗要报》记载,“三月十五日晚,(第8旅)二十二团两个营与团直属队,在黄营子东、李庄南、顾庄附近宿营,十六日上午敌300余附骑兵30余,由大程集东进,待我接到情报,敌人已到黄营(子)西六七公里处,当时决心在黄营子以东歼击该敌,敌人进入黄营(子)并未停止,继续向东前进。”
两军遭遇,战斗随即打响,档案记载:“敌人兵分两路向我阵地猛攻,对三营十一连阵地攻击更猛,但未能突破。十一连连长带两个排进占马老庄,威胁敌人左侧,三营长带三营一个连及特务连,由黄营(子)南迂回敌人,当迂回部队进至汪家小舍时,敌人即向北溃退,我军追至杨旗杆始返。”
敌“战斗开始时非常骄傲……企图猛冲而可解决战斗,受到严重打击后,又改用火力歼灭,冲锋精神顿挫”。我军则表现英勇顽强,“十一连一个排的阵地,落弹二百余发,死伤多半,敌人集中200余兵力,数次冲锋未能突破。五连二排的饶克诚两目均被炮弹炸瞎,仍持手榴弹领导部队浴血冲锋(回来因伤重牺牲),五连一排长白玉英,负伤七处,不下火线,五连三排长李清真负伤亦不下火线”。
战至下午四时,持续6小时的激战胜利结束。此次战斗,我勇猛杀敌,“敌伤亡80余,我伤亡40余(团政委何大直负伤)……这是二十二团反击之第一仗,政治影响极大,敌人受此打击后,即再不敢横冲直撞出外抢掠。”
此后,22团转移至单家港,给妄图报复的日伪军以重大杀伤,又在23团配合下全歼陈集据点的守敌。这些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日伪军对盐阜区历时50余天的“扫荡”计划,验证了新四军在平原地区实施机动伏击战术的有效性。黄克诚曾评价,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改善了苏北战略态势”。盐阜区士绅在慰军大会上称赞新四军“将卒用命,民族精神发扬无余”。
(“战史回眸”栏目图文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