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战的前世今生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战概念的国家。按照美军的定义,所谓网络战,即为攻击、干扰和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而采取的系列网络攻防行动。
事实上,早在互联网普及前的1993年,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就提出网络战就要来了,并对网络战的概念及作战理念进行了前瞻性探讨。他们认为,网络战就是保障己方、破坏敌方网络安全和作战体系稳定的各类攻防行动特别是信息攻防行动的总称。所以,最初的网络战主要指发生在计算机之间的病毒与反病毒、黑客与防火墙之间的斗争。
随着网络、网络技术和网络攻防手段的不断发展,许多政府部门、商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影响和控制舆论。特别是美国,近年来不断利用网络插手别国事务,网络战也从单纯的攻防战转向舆论战与宣传战,从“无政府”走向“有组织”,从隐蔽走向公开。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北约除了对南联盟实施空中“硬”打击外,还对南联盟军队的网络指挥控制系统进行“软”攻击。同时,南联盟黑客也对北约进行了网络攻击,一度使“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指挥控制系统停止运行3个多小时,时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哈默称其为全球“第一次网络战争”。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开始更为广泛地使用网络战手段。战前,美军向数千名伊拉克军政要员的电子邮箱发去“劝降信”,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
2008年8月爆发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军事冲突中,俄罗斯在出兵的同时对格鲁吉亚网络体系进行了大规模攻击,格鲁吉亚交通、通讯、银行纷纷瘫痪,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与传统军事行动同步的网络攻击。
2009年初,美国国防部发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将“网络中心战”列为美军的“核心能力”。紧接着,美国国防部宣布组建网络司令部,统一协调保障美军网络安全和开展网络战行动。与此同时,世界主要军事大国也大力投入网络力量建设,网络战的脚步不断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