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事科技>>正文

中国C919大飞机总装生产线曝光

来源:新民晚报作者:叶薇责任编辑:毛志文2014-09-22 11:02

在装配线上进行对接的C919首架机的机体。

浦东祝桥镇,浦东机场以南的一片占地4000亩的区域,是我国大飞机的总装基地。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芦苇荡,如今,已有19个项目、31个单体建筑建成,部装厂房、总装厂房已迎来它的首位主人——我国第一架大型客机C919。

热压罐超900吨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简称“上飞公司”)副总经理卢小安介绍说,建设最大的难题有两个:31个单体都是同步建设,管理难度大;每个单体都不是标准化厂房,喷漆、装配、零部件机械加工、复合材料厂房、技术大楼……

“我们是混凝土的活干出了机械加工的水平。”卢小安笑言,比如,200米范围内2根钢轨间上下误差不能超过0.5毫米。“这里过去是滩涂、芦苇荡,对新建厂房不是很合适,其中一间厂房打了2000多根37米高、40厘米见方的桩。”地质不合适,地理优势却很明显。飞机造好后,可直接拖到跑道上试飞,浦东机场的第五跑道专门为国产大飞机预留了“展翅空间”。

国产大飞机大面积采用了复合材料,基地专门规划了复材中心,里面有一个直径为5.5米、长21米的热压罐,能给复合材料零件加温加压,最终固化成型。由于体积巨大,罐体装满水后重900多吨。“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热压罐,没有经验可以参照,我们费了很大的功夫,解决了设备基础承重及罐体放水两大问题。”

拼“积木”自动化

C919的各个部段来自五湖四海。机头来自成都,前机身、中后机身来自南昌,中央翼副翼来自西安,后机身主要来自沈阳,起落架舱门来自哈尔滨……

各部段运抵上海后,就要被陆续送往部装车间。“这是总装的第一步,相当于先在这里把壳子、骨架搭好,再送到总装厂房填充‘血肉’。”

崭新的钢结构部装厂房,长297米长、宽97米,比一个标准足球场面积还要大,为了能让飞机自由舒展躯体,整个车间看不到一根立柱,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

各个部段像一块块巨型积木,如何把它们“严丝合缝”对接起来,技术要求很高。部装厂房有4条自动化生产线,分别是中央翼、中机身、水平尾翼装配和全机对接。“对厂房我们是系统性总体设计,从工艺集成的角度做顶层策划。”上飞公司总工程师姜丽萍说,过去,总装往往是“来什么装什么”,很少对供应商提要求,结果往往造成各地过来的零部件精度不够,“要么胖了瘦了,要么高了矮了”。

现在是从飞机的顶层技术开始要求,生产线上的流程是什么、每个工位需要多长时间,需要给未来预留多少发展空间……这些问题都提前规划好。“厂房是按照年产100架飞机的生产能力设计,目前按20架起步规划。”

每块“积木”,内藏成千上万个零件,其装配与测量方案,供应商都要一一提供。前一块安装前,还要对下一块提“总控要求”。

比如,全机对接(机身和翼身)生产线设计了5个工位。先是“填充脑袋”:机头里先放驾驶舱设备等;安装机翼活动面以及相关系统;再装配后机身段,把一块“积木”的后端和另一块的前端连接成一个大筒体。最后,整体机身与机翼对接、平垂尾装配。“这个过程是环环相扣,一层套一层。”

“随着我们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今后越来越多的系统将模块化集成,提前安装在部装阶段,这样总装阶段就显得简单、快速。”

部装厂房采用了自动化制孔、钻铆设备、自动测量调姿对接、自动引导运输车等先进设备。“我们的标准不输波音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