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作战”:带来空天作战新革命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吴国辉责任编辑:张硕
2016-02-29 11:57

核心提示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网络时代的全新作战样式“云作战”应运而生。从概念设计到实战验证,美军将空天力量汇集“云”端,成为跨域全维作战的领头雁。我们要树立网络时代作战新理念,抓住空天领域“云作战”先机,满足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的需要。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为世界军事革命带来了新的强劲引擎。在空天作战领域,任务分布式指控流程为核心的“作战云”正在形成,一种被称为“云作战”的全新跨域全维作战样式呼之欲出,并将带来网络时代空天作战领域的革命,需要我们敏锐认识与主动迎战。

“云作战”:从概念走向战场

“作战云”与“云作战”,类似于“云计算”与“物联网”,是基于“云”的联合作战信息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战云”是联合作战的网络服务平台,“云作战”是“作战云”的联合作战运用样式。

“作战云”源于网络时代的“云”。2008年2月,随着全球信息栅格作战网络与新一代空天作战武器的发展与应用,追求保持领先优势的美国空军明确提出了“通过在大气层内、太空和计算机网络空间这三个‘域’中的飞行与战斗”的全新作战理念。2012年,前美国空军第一副参谋长戴维•A•德普图拉中将率先提出了“作战云”概念:通过高度分散、自我进化并且自我补偿的共享信息网络系统,整合网络内多台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并通过指挥、控制和情报、监视与侦察网络,快速交换来自各个领域传感器和射手框架内任何来源的数据,来整合各个作战系统的作战力量,从而增强它们的效能并获得规模效益。简要地说是利用基于“云”的作战网络,实现陆地、海上、空中与太空多维作战平台的数据高度共享,来极大地提高整个作战体系的效能。基本内涵是构建以全球栅格化信息网络为基础、高信息融合作战平台为载体、远程精确硬打击与网络电磁软杀伤武器为拳头、任务分布式指控流程为核心的“云”作战网络平台。“作战云”概念得到了美国国防部的支持,逐步进入美军作战设计、装备研制与作战验证。

2014年8月,美国《航空周刊》发表了“作战云”构想图,描述了“作战己方的空中优势空域云”的发展远景:在轨太空侦察/通信/导航卫星、空中预警机、F-15/16等四代机,海面航母战斗群,与深入敌方纵深空域的F-22/35隐身战机、RQ-180无人侦察机和新型远程隐身轰炸机等多维作战单元,在“作战云”的联接下形成一个高度融合的作战体系。2014年9月23日凌晨,美国空军F-22“猛禽”战机首次率领联合空袭机群,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目标实施空袭作战,标志着美国空军已开始“云作战”实战验证。

“云作战”是网络时代的全新作战样式。“云作战”是网络时代从技术到作战、从平台到体系、从物理作战空间到网络虚拟空间,利用“作战云”实现信息跨域融合、体系精准释能的一种全新作战样式。在空天领域,“云作战”的基本结构是由各种作战平台与传感器组成的感知层,全球信息栅格与指挥控制系统组成的网络层,制空作战、空间攻防、空天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与特种作战等作战任务组成的应用层共同构成的。“云作战”与传统作战样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以虚拟化形式存在于战场,承担不同任务的战术平台扮演了“云”来“云”往的角色,实现作战数据在不同平台之间的高速流动与实时共享,其中每个作战平台作为一个节点,既提供信息给“作战云”,又从中下载所需信息,甚至可作为一场战役的核心,从而最优化地发挥整体作战效能。空天领域“云作战”,就是利用“作战云”将以“空中、天基、网电、远导、无人”为代表的全域多维作战力量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五位一体”的跨域界垂直贯顶式打击。一方面,在物理空间,纵向上运用空天新技术跨越大气层,抢占太空极限高位优势;横向上抢占海洋、极地、地球大气层外等“人类公域”空间,然后再通过发展与运用跨越大气层的高超声速极限作战武器与大气层内隐身超声速巡航战机来压缩空间、赢得时间。另一方面,在网络空间构建联合信息环境,形成陆海空天各类平台、网络与数据高度融合的“作战云”,开辟与控制更加广域的网络空间,夺取制跨域界信息权,实现谁最先发现、谁将信息共享,谁作战效益最高、就由谁精准打击的联合空天作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