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作战迎来新革命
“云作战”是美国实施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足够快的速度、领先于对手将先进技术应用在装备和作战中的重要举措,将可能引发自飞机将战争带到立体空间以来,对空天战场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军事革命。
改变空天作战样式。“云作战”利用多维的情报、监视、侦察与指控网络快速交换来自各个领域传感器和射手框架内的所有数据,整合跨域多维的作战力量,形成基于“云”的“跨越域界、极速作战”样式。集中体现为两点:一是融合所有作战力量要素进行一体化联合作战,创造基于“作战云”的“云作战”样式。“云作战”的核心是跨域协同,通过基于“作战云”的网络跨域协同,有效实现陆地、海上、空中、太空和网络能力的整合,使作战信息流与武器能量流高度融合与最优运用,即将空天作战领域实体空间的高度速度能量优势与虚拟空间网域信息优势实现无缝链接与高效运用,从而颠覆过去“空间换时间”的传统作战时空理念,使对手始终处于看不见、打不着、来不及应对的被动局面,从而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二是优化作战信息运用流程,建立集中指挥、分布式控制和分散执行的“蜂窝”式作战任务指挥结构。信息化战争是信息主导的战争,作战任务中信息的获取、传输与运用是与作战指挥控制流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云作战”向作战任务体系所有相关信息节点,提供准确的战场态势与指控决策信息,不仅使相对落后的平台可以利用先进平台提供的态势感知能力,在战术层面共享作战信息而焕发出新的作战效能,而且在“作战云”的自我修复功能作用下,即使某一作战平台、某一信息管道、某一指控环节出现中断,也不会带来整个作战体系与指控流程的崩溃。这将使传统的作战理念、作战体系、作战指挥与作战效能等出现新的代差,而失去“云作战”的先机,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改变空天力量体系。网络时代,空天战场已经从三维物理空间进入四维信息空间。由各种作战平台、武器系统、信息系统与各类人员构成的空天力量体系仍然是“云作战”的基础,但“云作战”的出现,将改变原有空天力量构成判断标准。一是战机的功能属性多元化。在“云”中,每一种战机的服务器都可以处理信息,并被充分激活,由过去的单一身份变成真正的多面手,或者由过去的多面手执行某种特定的单一任务。例如,F-22、F-35等新一代战机,可承担侦察、监视、空战、攻击、电子对抗、指挥控制等多种任务,将逐步替代相应的单一机种。二是“作战云”使老式战机焕发青春。F-22、F-35等五代机通过与F-15、F-16等四代机以及MQ-1、MQ-9等无人攻击机联网,彼此实现云端流畅的数据交換和共享,从而拓展老式战机的作战功能,抓住“云”中杀机,提高生存能力。例如,F-22首次实战便承担了最重要的战场态势感知和保护机队任务,使空袭机群如入不设防之境。三是“作战云”促进平台无人化、体系无形化。随着空天作战平台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无人机大量走向战场,有人战机与无人机混合编队、协同作战的时代即将到来;另一方面,在“云”端,无论有人战机、无人战机,都可虚拟为一群敏捷飞行、“自主”选择目标、具备很强杀伤力的机器人作战。只要机器人之间的信息流保持通畅,保持网状交互,单机间的作战使命就可以随时互換。不仅作战平台无人化,而且整个空天力量体系也融入“云”中不见其形了。对于没有“云作战”能力的一方而言,即便是靠空中拦截或地空导弹击落了其中的几架战机,但给敌方作战体系与作战企图的打击都不会大。既不能伤其网,也不能断其链。而驾驭“作战云”的机队,可以深藏“云”中闪电般攻击,致敌于死地。
改变装备发展路径。“云作战”的本质是融合,将彻底改变以装备型号研制为中心、军种体系建设为主线的发展思维与建设模式。主要变化有三点:一是作战飞机设计模块化,飞机种类与型号数量减少。未来新飞机的设计理念将突破常规,采取模块化设计—机身通用,換上不同构形的机翼与任务挂载,就可变成不同功能的飞机,能按照作战要求自由组合。新一代机不再是单一功能的作战平台,而是“云”端的传感/攻击节点,既是“云”中的“分布”系统,又可承担侦察探测、空战拦截、对地攻击、电子对抗、指挥控制等各种任务。如此,传统的歼击、轰炸、攻击、侦察、电子战等众多机种与型号都将大幅度减少,从而带来飞机研制发展的变革。二是作战平台人工智能化,传统战机研发路径将会改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空天平台的广泛运用,不仅无人机的作战效能不断提高、有人战机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而且将出现无人机与有人机在“云”端的混合编队与联合作战。三是平台运用突出融合化,信息共享能力成为关键。在“云”端,任何单一平台的性能,只是融入“作战云”、构成“云作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