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密"藏于九地之下"的防护工程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郑文君 赵杰责任编辑:姚远
2016-12-01 14:40

●现代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对重要军事目标的威胁越来越大

●“藏于九地之下”的防护工程,则是提高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期邀请军委后勤保障部某设计研究所防护工程专家王安宝为您讲述——

防护工程:给指挥中枢穿好“防护衣”

■郑文君 本报特约记者 赵 杰

专家简介:王安宝,博士,防护工程专家,先后当选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优秀博士、“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军队高层次人才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对象,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0余项,主编国家标准4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核心提示

时空越千年,道出一个恒久的战场法则:制胜的前提不仅是刺出剑,还应握牢盾。

防御是作战的基本类型之一。矛攻,虽占主动,亦有退败失锐之时;盾防,虽处被动,不乏固胜弥坚之势。防护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军队战时不间断指挥、保证人员装备安全,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依托,一旦被发现甚至摧毁,很可能就意味着整个国防力量的瘫痪。在战争这架天平上,砺剑与铸盾对打赢同等重要,尤其是在防护工程领域,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未来战场变被动为主动,在战时少受损失。 

 英国海上防空工事

战争防护盾牌历久弥坚

战争是攻与防的对立统一,自从出现战争以来,“攻”与“防”这两种战斗形式就相伴而生,整个人类战争史一直伴随着“攻者利其器,守者坚其盾”的发展过程。

冷兵器时代,作战兵器是刀矛剑戟和弓矢,筑城的典型形式是城池,在高大的夯筑城墙上建有雉堞、敌台、城楼等防御设施,城外挖有宽深的护城河。早在1000年前,河北永清县境内就筑有一条连通6个乡镇11个村、深度1米至5米不等的宋辽地下古战道,被誉为“地下长城”。

火药的发明,使战争进入了热兵器时代,这个时期的防护工程,以炮台、堡垒、战壕等工程为主,是抵御枪炮进攻的有效防护手段。随着进攻武器由冷兵器进化为钻地炸弹,威力日益增强;相应的防御手段由“高筑墙”转向“深挖洞”,抗力逐渐提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坦克在战场上初次亮相,标志着机械化作战时代来临,防护工程逐步演变成大型的“地下作战堡垒”,如法国著名的“凡尔登要塞”。

核武器的出现和火箭推进技术的成熟,使抗核爆的深地下坚固工程成为防护工程的主要形式。主体防护层厚度在400米以上的美国夏延山北美防空司令部地下指挥中心,是这类工程的典型代表。

纵观人类战争史,无论哪个时期,作为国家安全屏障的防护工程在战争中一直扮演着“坚盾”的角色,其发展形式始终都是与战争形态密切相关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