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密"藏于九地之下"的防护工程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郑文君 赵杰责任编辑:姚远
2016-12-01 14:40

 北美防空司令部

信息时代面临多重威胁

“透明战场”这个说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高技术侦察给防护工程带来的威胁。信息化条件下,各军事强国纷纷打造能够洞察对手一举一动的“火眼金睛”,以图掌握信息主动权。未来战争快、准、狠的打击策略是最难应对的,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发展,也给防护工程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

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侦察监视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使用均可实现自动化,将其与打击武器有效融合,可大大提高打击节奏。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从发现目标到打击摧毁,时间可缩短到10分钟以内。而无人机作战平台甚至可实现实时打击。

精确制导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中最主要的攻击样式。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精度目前已发展到近程的1米以内,中程的10米以内,远程的10至50米。如海湾战争中,美军向伊拉克巴格达阿米里亚掩蔽部发射了2枚重磅激光制导炸弹,致使工程内的400多名平民被烧死或窒息而死。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针对防护工程的“硬毁伤”和“软杀伤”能力都成倍增加。美国MOP炸弹总重约13.6吨,对硬目标的破坏深度超过60米,堪称“掩体终结者”。2000磅弹头撞地速度由300米/秒提高到1000米/秒以上,对混凝土的侵彻深度由1米增加到6米。电磁脉冲武器和网络攻击武器则能对防护工程内部电子设备、网络系统进行大规模毁伤。

 马其诺防线

精确制导武器催生坚盾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常规武器的特点是对目标看得更清、瞄得更准、打得更狠,因而对地面建筑和浅埋工事的毁伤威力明显增强,但对深埋于岩体中的坑道工程而言,由于岩体具有很强的抗侵爆能力,故单弹打击时的毁伤威力增加有限。

精确制导武器可以进行定点打击,若针对同一瞄准点使用多发钻地弹先后实施连续打击,后弹沿着前弹弹孔继续侵入,如此一发接着一发,是否能够钻到任意深度?这在防护界曾经引起过争论,防护工程到底能不能抗得住多发钻地弹重复打击?

通过现场炮击试验发现,由于天然岩体存在节理、裂隙等软弱面,钻地弹侵入岩体后由于受力不均衡而发生偏转,后弹即使命中前弹弹孔,其弹道轨迹也将进一步偏转。另一方面,由于前弹侵入爆炸后,弹片完全嵌在爆炸空腔内,增加了介质的硬度和密度,使得后弹更难侵彻,因而不会出现侵彻深度无限累加的现象。

根据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多弹重复打击的毁伤深度一般不会超过单弹毁伤深度的两倍。由此可见,在多弹重复打击条件下,具有足够厚度防护层的坑道工程仍然是安全的。

随着战争形态变化,精确制导常规武器对于防护工程的威胁越来越大。纵观近年来局部战争,应对现代战争的威胁,主要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来袭武器的干扰和拦截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增强防护工程的综合防护性能和保障能力,例如分散配置、一体防护、隐真示假、因地制宜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