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强力出击
2011年开始,华中数控把云计算、大数据、物理信息融合系统等新技术用于“华中8型”数控系统,创造性地提出了“指令域示波器”的加工过程大数据分析方法,实现从数控设备的运行、加工、操作、维护等环节的智能化。并在武汉建立了“数控加工大数据中心”,通过无线网络监控用户企业车间生产线的相关数据,实现“华中8型”数控系统的远程监控、加工优化、健康保障等超越国外的原创性的智能化功能模块。华中数控由此迈出了向制造型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去年7月23日,全国几十家媒体的记者挤爆了东莞劲胜精密公司的智能制造车间。劲胜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成为全国的标杆,在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上引起轰动。
东莞劲胜的智能制造工厂是华中数控与劲胜公司合作成果。有180台配华中数控系统的高速钻攻中心、72台华中数控机器人,组成10条自动化生产线,还集成了华中数控大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国产数控系统、国产工业机器人、国产机床装备的“三国”智能技术集成和规模应用。
劲胜智能制造车间的每一台数控设备和机器人都在大数据中心记录了设备工作过程中的实时大数据。这些数据与加工程序在指令域上实现关联,构成每一个零件加工的“心电图”。这些“心电图”的集合,组成每一台机床设备“数字双胞胎”。
利用数控加工“心电图”,看到每一条加工程序的主轴功率、电流、振动和误差大小。华中数控的智能优化模块可以帮助用户优化加工工艺参数,提高加工效率5%—30%以上。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断刀现象,导致后续打刀、废品,甚至损坏设备,成为智能化、无人车间的长期可靠运行的瓶颈。华中数控开发了断刀智能检测模块。以正常加工的“心电图”作为模板,与后续加工的“心电图”进行实时对比,并根据心电图特征的异常变化,判断是否出现断刀。这一技术不需要增加任何传感器,准确度很高。
华中数控还为每一台机床安排了一个“铁人三项”机床健康状态自检的程序。华中数控的智能化健康保障模块,根据机床执行“铁人三项”自检程序的“心电图”数据的智能对比,判断出机床健康状态的变化,实现预测性维修的智能健康保障功能。
劲胜精密执行总裁王建在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该智能制造车间减少80%以上的人力,提高20%的生产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和不良品率。
2013年,华中数控从为国内著名家用电器制造企业提供了600多台桁架式机器人控制器和100多台洗衣机法兰自动上下料、钣金冲压独立式机械手等产品起步,开始向工业机器人产业转型。
华中数控以武汉为总部,迅速在鄂州、重庆、泉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进行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全国性布局。华中数控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伺服驱动等核心技术,研制了“华数2型”机器人控制器和桁架式和关节式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投入市场。
2016年,华中数控通过并购重组,收购了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食品生产等智能制造领域,具有优势的江苏锦明机器人有限公司。华中数控完成了从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部件、机器人本体,到智能产线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的布局。
2016年,实现了近千台工业机器人的规模生产销售。“华数六轴多关节机器人是公司生产的较为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焊接、拼装、喷涂、搬运等领域。”华中数控副总裁熊清平介绍。
“十三五”期间,中国政府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数控系统作为各种智能装备的“大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介绍,公司已确立了“一个核心三个主体”的发展战略。即:以数控系统技术为核心,以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的应用配套为三个细分市场主体。华中数控一定能够为“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