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州市人防办工作人员运用北斗系统进行指挥。祖亚辉摄
探索交战新领域,北斗最灵活
记者:在国防动员的哪些领域,北斗系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薛志亮:北斗系统拥有强大的定位导航功能,在国防动员中最适合应用于交通战备领域。
许多纳入国防动员范围的民用车辆、船舶等装备加装了北斗终端系统,可以对其实时定位、监控和调度,让应急应战更加灵活。同时,交通战备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与武装力量、国民经济、科技信息、人民防空等动员领域密切相连,这些领域所动员的资源都需要通过交通运输来组织和输送,这样看来北斗系统最适合率先应用于交通战备领域。
回首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一时间建立了北斗中心控制系统,5月12日晚22时,首批武警官兵到达地震重灾区,通过北斗系统用户终端机为地震重灾区发出了第一束生命急救电波。在整个救灾过程中,北斗系统持续不断地将救灾部队位置与短报文信息及时引入灾情监测系统,为应急救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北斗系统先后参与国庆阅兵、载人航天、应急处突和抢险救灾等百余项重大保障任务,探索形成了实战化的保障经验,为搭建、组织动员运行,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成果。
破解动员旧体系,北斗最有力
记者:“北斗+国防动员”的新型动员模式需要攻克的瓶颈是什么?
薛志亮:毋庸置疑,北斗系统在国防动员应用上有独特优势,构建“北斗+国防动员”新模式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并随着北斗建设的不断完善,这种技术条件将越来越充分。
相比之下,动员理念、动员规则等方面的滞后,可能会成为制约的瓶颈。
在动员理念方面,应尽快从偏重数量规模、求多求大的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以精准动员、高效动员和集约动员为导向,创新与技术发展相结合,成为构建新型动员模式的内驱动力。
比如,主动适应北斗系统构架扁平化、信息精确化的特征,打破以战区为主导、区域动员的传统动员模式,确立覆盖全域、聚焦终端、动态调整的动员模式,主动适应北斗用户终端化特征。
在动员规则上,则需要充分理解“北斗+国防动员”这一新型动员模式的技术原理,研究制定相应的运行规则,规范数据管理使用、资源调配、交接对接的权限、层级、路径和方式等,为新型动员模式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