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北斗,船艇多了双眼睛
■郭 彬 林幼卫
这是笔者从饭桌上听来的故事。
2年前,某船运大队按照上级要求统一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员们很是兴奋,因为相比GPS,北斗不仅具有导航功能,还具有通信和短报文功能,性能大为提高。几天后,该大队进行远海训练。老船长出航前,偷偷带了一个GPS导航备份。没想到,这一举动救了大家。原来,刚开始北斗信号十分稳定,可途经某海域时突然信号中断,吓得船员们一身冷汗。要知道,海上航行基本依靠导航系统,一旦没有了信号,如同人没有眼睛,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后来还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我问讲故事的老船长。
“这两年,北斗的信号稳定性越来越强,这样的事故几乎很少发生了。”老船长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2000年投入运用以来,在我国军地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前不久,在国家认监委、工信部电子司指导下的汽车联网产品认证联盟,推出我国自主研制的“米级快速定位北斗芯片”,导航精度从原来的10米提升到1至2米。
“以往使用10米精度的导航芯片,很难识别主辅路。米级定位就不存在这样的误差了。而且定位时间由30秒变为3秒,用户在驾车过程中随时改变目的地,车辆导航能迅速给出比手机更快的导航服务。”一名业界专家如是向笔者解释。
4月6日,笔者来到无锡联勤保障中心下属某船运大队,航海图室里,艇长蔡湘林正在准确地向值班舰领导上报航行要素。
笔者注意到,蔡湘林使用的就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他认为,北斗二号导航系统的航路规划功能,让人印象深刻:“没有北斗时,航海部位只能在海图上人工绘算,修正航线速度较慢。北斗二号导航系统的航路规划功能可以通过电脑演算,不停修正航向偏差、缩短计算转向时间,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护航任务中,基于北斗卫星建立的短信分发系统,正在成为编队各舰的重要通信手段。”航海员傅永祥介绍,与美国GPS相比,这也是北斗卫星导航最具特色的功能。
值班参谋现场为笔者演示了信息分发系统的使用流程。只见他轻点鼠标,在信息分发系统上将各舰上报的工作数据下载、梳理,形成工作日报,再发送给岸上指挥所,整个过程简单便捷、易于操作。
蔡湘林说,编队各舰之间还可以通过信息分发系统,将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实时共享,通过三维信息监控,形成比较完整的当面态势,大幅提高了行动效率。
“北斗二号卫星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北斗三号”系列卫星将发射……北斗正在不断完善。现在的北斗具备了与GPS精度相当的全天候快速定位和授时功能,无需其他通信系统支持即可实现定位和通信,为亚太地区提供24小时全天候无盲区服务。相信未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防动员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