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国防动员:打造物流支前快车)

未来战争节奏快、时效性强、物资消耗大,靠军队物流难以满足作战需求。当前,随着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稳步发展,为打造地方物流支前快车,弥补军队物流不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新动员物流支前理念
动员地方物流支前保障的目标是以最低成本、在最短时间内满足用户的最高需求,并实现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此,应确立“系统集成”思维,从物流运作整体要素或过程的角度,去审视动员地方物流支前保障实践;实施“快捷高效”保障,保证军事物流随时有需求,随时能保障。
确立“系统集成”思维。动员地方物流支前保障,涉及物资采购、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供应链环节。某个环节处理不慎都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保障不力等现象。为此,应从优化系统整体效益出发,注重物流各要素、各环节的整体优化。确立“系统集成”思维,也是发挥动员地方物流支前保障优势的内在要求。通过发挥物流动员整体优势,既节约物流总成本,也能降低各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还可以极大地优化动员环节,提高服务保障效率。
强化“服务至上”理念。动员地方物流支前保障,是连接物资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桥梁”,是为部队作战和战时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这种服务性要求,是动员地方物流支前保障区别于其他领域国防动员的主要特征。它要求以部队用户为中心,不断强化“服务至上”理念,按照部队用户提出的军事需求,适时、适地、适量地将物资送到需要的地点。
实施“快捷高效”保障。在战争或重大灾害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要求物资必须在最恰当的时间送到用户手中。动员地方物流支前保障,不仅仅是物资的运输传递,还包括动员体制的转换和物流信息的沟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简化动员程序,采取直达物流等方式,实现物资的快捷流通。
明确动员物流支前任务
动员地方物流支前保障,前提是要提出任务需求,避免物流资源不足或者是浪费物流资源,应对其数量、质量、时间、空间等作出明确规定,与战场需求实施精确对接。
满足数量需求。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界定,对于流通中的物资来说,亦是如此。政府部门首先应通过有效的物流动员活动,满足部队和社会对物资需求的数量要求。这个数量应力求相对准确,既不能少,也不是越多越好。少了可能会因为形不成有效的战斗力而耽误战事,过多则会造成作战部队的携行负担,也给动员保障增加压力,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满足部队和社会等用户对物资需求时,应精确计算、严密组织,确保物流动员活动切实有效。
满足质量需求。质量合格,是实现物资使用价值有效转移,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保证。动员地方物流支前保障,作为一项特殊的政府行为,其较强的军事目的性决定了它对质量的严格要求。质量不合格,不仅无法用数量去弥补,还会对部队作战、战时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动员地方物流支前保障组织实施中,应充分考虑物资的质量,从物资筹措、存储、运输、包装、配送,到最终送达用户手中,整个物流过程中应实时控制物资质量,及时维护保养物资,确保物资质量不影响作战需求。
满足时间需求。满足用户时间性要求,是信息化条件下现代战争的特殊要求,也是动员地方物流支前保障的独特功能。在瞬息万变的未来战场上,用户对物资需求的时间性要求更为苛刻。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战争实践表明,现代战争作战节奏加快、对物资保障需求量增大,通常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物资流通任务,这对军队后勤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现代物流业凭借其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组织管理方式和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具有明显的适时保障优势,可及时将所需物资送往需要的地方。
满足空间需求。按照用户要求,将所需物资准确无误地保障到位,是动员地方物流支前保障最基本的目标,也是物流活动最根本的功能。在战争爆发时,由于保障环境相对恶劣和复杂多变,用户对物资空间性要求也相对突出,要求将物资快速及时地送到准确的地点。因此,在动员地方物流支前保障实施中,应充分考虑战时物流活动的不利因素,周密设计物流方案,确保战时物资保障到位,对用户实施有效的支援和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