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正文

技术与人才:决定未来世界胜负的关键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柯大文责任编辑:杜汶纹2014-05-16 04:01

把握科学内涵,明确目标要求

习主席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军队人才建设一系列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思想极为深刻。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习主席系列论述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明确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

牢固确立“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人才培养目标。目标是我们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顺利推进各项工作的路径抓手。只有牢固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够科学制定人才素质标准,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习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敢担当的建军治军骨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研究现代军事教育特点和规律,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强军目标对军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深刻阐明了“能够担当强军重任”是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按照“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围绕打仗要求培养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指向,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军事人才素质标准,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始终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的人才培养方针。人才培养方针具有重要的路径指向和行动导向,必须与时俱进、科学确立。习主席深刻指出,院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向着部队、实战、未来贴近再贴近;要采取超常措施培养部队急需人才。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了军事教育特点、战斗力生成规律和人才建设规律,是军事人才培养必须始终遵循的根本方针。必须按照“两个面向”的人才培养方针,牢记姓军为战的职能使命,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切实做到教为战、学为战、练为战,为形成体系作战能力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为培育军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超前培养和储备人才。

切实树立“两个坚持、三个注重”的选人用人导向。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选人用人公不公、好不好、准不准,对于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习主席反复强调,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注重实干的导向、注重官兵公认的导向,增强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准确性、公信度。这深刻阐明了选人用人导向的标准要求。必须按照 “两个坚持、三个注重”的选人用人根本原则,把实现强军目标作为衡量和选用干部的标准,牵引党委选拔干部用能打胜仗衡量,做到打仗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就选用什么样的干部,真正把思打仗之策、练打仗之技、务打仗之效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用当其时、用当其位,切实为未来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决落实“人才强军战略”的重大部署。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大规模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性要求。习主席强调指出,要实施好科技强军战略和人才强军战略,坚持院校优先发展战略;要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紧紧抓在手里,不断抓出成效;要抓紧把我军高级干部组织运用高技术武器装备能力和水平尽快提上去,等等。这深刻阐明了实施人才强军战略的发展路径和发展重点。必须按照“实施强军战略”的重大部署,坚持院校优先发展,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到战略位置,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采取有力举措,提升能力素质,努力使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有一个大的跃升。

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人才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终生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重要保障。习主席强调指出,要适应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加大政策制度改革力度,构建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这深刻揭示了军事人才成长规律,是培养优秀军事人才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按照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根本要求,在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上使劲,把军队人才建设植根于国家经济社会和人才发展体系之中,盘活军事人力资源,吸引和集聚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