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场历练锻造铁血品性
薛 君(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精神本自磨砺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更不是与生俱来、凭空产生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认为:战斗精神的主要来源是军事训练,军人在训练中“经常经受极度的劳累和困苦,只有在劳累和困苦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精神的幼芽才能生长”。骁勇如狼的蒙古铁骑、让人闻之色变的古罗马“马其顿方阵”,其士兵都是从小就开始近乎魔鬼般的训练。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美军训练死亡的人数是战争死亡的20多倍。事实证明,训练越是艰险,意志越是坚韧;训练越是执着,胸膛越是激昂。习主席视察济南军区部队时强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要加大对抗性训练力度,走开基地训练的路子,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要培育过硬战斗精神,就应按照“真、难、严、实”要求,抓好对抗性、检验性和实案化训练,让官兵在真刀真枪的比拼中强化无所畏惧、勇争第一的战斗作风;利用不良天候气象、选择生疏地理环境、构设复杂电磁环境,让官兵真切感受近似实战的战场环境,培养处变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只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方能“练在有形之中,兼收无形之效”。
武仲良(某特战旅政委):我旅伞降教员赵军格,是全旅首个5000米高空跳伞的战士。可入伍时,赵军格有严重的“恐高症”,新兵下连他第一次登上几米高的模拟机舱,立马头晕恶心一头栽了下来,经过严训实练,赵军格最终“脱胎换骨”成为“赵大胆”。这表明,战斗精神必须靠训练培育,要在对抗比拼中练斗志,在困境险境中练胆魄,在挑战极限中练毅力。与以往相比,当今时代前进了,作战样式改变了,培育战斗精神的观念、路径也必须与时俱进。现代战争是体系作战,是智能和技能的综合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培育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战斗精神,除了抓勇的培养、力的训练,还应抓智的增长、技的娴熟、“心”的攻防。我们探索形成战斗精神培育18招,把信念铸魂、使命担当、科技素质、创新能力、协同意识、意志品质等突出出来,培养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意志品格,加快实现传统军人向现代知识型军人的转变。
曹忠信(军区联勤部政治部主任):习主席强调,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近年来,我们结合实弹实爆、联训联演、实兵对抗,以及抢险救灾、维和处突等大项任务,让官兵直面苦与累、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实践表明,作为带兵人,只有把战争“残酷、流血、对抗”最本质的属性引入军事训练领域,切实端正练兵指导,做到信息化条件下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反复苦练什么,方能带出嗷嗷叫的部队。同理,身为基层官兵唯有经过长期的血性历练,才能在危险直至生死考验面前,做到“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才能在强敌面前敢于亮剑,把强大的战斗精神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量,最终赢得胜利。也就是说,平时从难从严,战时方可决战决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