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热点透视>>正文

对恐怖分子应立体打击全球追剿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戴旭责任编辑:黄杨海2014-06-04 19:57

今年以来,昆明暴恐事件和乌鲁木齐爆炸案接连发生,且性质愈加恶劣。在美国的“9·11”事件、伦敦地铁爆炸案、俄罗斯别斯兰事件及印度、巴基斯坦等众多国家遭受恐怖袭击之后,中国人也近距离感受到这个危害世界的恐怖主义幽灵。为防止未来中国成为恐怖主义的重灾区,未雨绸缪进行思想预防和国家反制的战略预置,就成为紧迫的任务。

警惕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合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际政治的分水岭,之前的时代可以称之为军事帝国主义时代,解决国家利益冲突主要靠军事手段,恐怖手段虽然不绝如缕,但无法形成一种“主义”和广泛的组织。随着核武器在大国间的普及,军事力量的战略功能受到限制,文化帝国主义粉墨登场。更由于电子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传播手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心理战的作用悄然跃上战争的最高端。

就整个世界而言,冷战中的主要意识形态是被东西两大阵营“垄断”着,恐怖组织仅在中东地区相对活跃,但基本上处于小型化、碎片化状态。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在意识形态胜利的鼓舞下,以所谓的“民主自由”在“西化”原对方阵营的同时,毫不迟疑地发动海湾战争,以实现其建立世界帝国的战略图谋,激起众多伊斯兰国家反抗。拔出萝卜带出泥,蛰伏在这些“泥土”之中的病毒———极端宗教势力———趁势肆虐,“9·11”事件就是证明:原来听命于美国的本·拉登基地组织,对美国反戈一击。而苏联解体,中亚国家纷纷独立,又让沉寂了百多年的“东突”立国概念死灰复燃,祸及中国。

由于美国在反恐战争中实行双重标准,致使世界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将恐怖主义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机会。美国以反恐为名入侵伊拉克,实现其“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连续发动“颜色”和“鲜花”革命。这种帝国性的自私,随即造成恐怖主义像病毒扩散一样蔓延全球:欧洲、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东南亚以及索马里等,现在又轮到中国。美国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再也盖不上了。

不仅如此,美国有些势力还事实上和恐怖主义进行着某种战略合作。有无数的证据证明,热比娅及其领导下的“世维会”对发生在中国新疆的恐怖事件负有责任,但美国对其大力庇护,欧洲、日本及其他一些国家还高调邀请热比娅访问;为了要求中国支持其反恐,美国将“东突”列为恐怖组织,但反恐战争结束,立即将其从黑名单中删除。“东伊运”明确宣布支持昆明暴恐事件,美国也不阻止其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活动。

在最新一波的中东动乱中,大批基地组织成员和“东突”分子参加反对派,而美国和西方却鼎力支持反对派。美国在阿富汗也正在和塔利班和谈。随着美国战略东移,把围堵目标对准中国,以及乌克兰事件中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展开大规模对峙,值得世界密切关注的一种情形是:某国正在驯化魔鬼做自己的战略鹰犬,将恐怖分子秘密用作牵制战略对手的“第五纵队”。如果恐怖主义被塑造为霸权主义的帮凶,世界从此将不会再有宁日,而有些国家也终将如“9·11”事件那样自食恶果。

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都必须明白的是,今天的恐怖主义,借助全球化浪潮,已经实现了组织、基地和行动的全球化,是不折不扣的人类公敌。而特别需要提醒美国的是,从传统军事安全的角度看上去,它的军事基地、航母集群遍布全球,它的卫星俯瞰着世界,它的网络控制着世界;但是,正如“9·11”事件和波士顿大爆炸所表明的那样,它的这种过时的国家安全体系根本不足以防备和制止幽灵一样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恐怖主义。

长期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的安全系统也是立足于传统军事威胁打造的,由于未能及时转型,致使恐怖分子有机可乘。从美国纽约、俄罗斯别斯兰、英国伦敦、印度孟买到中国乌鲁木齐和昆明等一系列恐怖事件,已经为全球敲响警钟———就像当年的“珍珠港事件”一样,标志着战争模式和国家安全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各国都应该思考全新的应对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