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机现场遭破坏将有何后果?
专家分析:移动飞机残骸会打乱对分布模式分析
欧安组织观察员多次进入坠毁现场,其发言人表示,客机的一些主要部分,包括尾翼部分都与前几次所见的“不太相同”,“似乎有被切割”。不过也有媒体分析称,此举可能是为移出遇难者遗体。
航空专家勒蒙特称,空难后应该像保护犯罪现场一样保护空难现场,以便在官方调查人员到来前保护证据,但由于MH17坠毁现场的“特殊性”,让其一直未得到保护。勒蒙特表示,飞机在地面上的残骸分布模式十分重要,比如,如果残骸分散区域广阔,这架飞机应该是“在空中炸毁,在空中被瓦解”。而移动这些残骸会打乱对模式分析。
坠机现场每一片残骸都很重要,宋忠平表示,这些碎片都将是空难最直接有力的证据。比如,导弹都由很多零部件组成。每一个部件,哪怕是一个陀螺仪都有批号和编号,从技术角度来说,根些编号能从生产厂家查到历史记录,找到该部件是配套给哪个导弹,导弹被卖给哪些国家,从而可以定位导弹部署给谁。
美俄官方认定“凶手”是否有根据?
媒体分析:部分证据是社交网络上信息
美国高级情报官员22日表示,客机最有可能是遭到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误击”。此外,没有证据显示俄罗斯政府与此事直接相关。美国媒体称,这一结论依据的部分证据是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以及乌克兰政府最近几天公布的视频,并没有全部得到专家的证实。据新华社
又讯 美国情报机构22日通过《华盛顿邮报》公布了一系列“证据”,CIA(美国中情局)等机构通过分析MH17飞行路径;山导弹路径;机身残骸上的导弹爆裂碎片痕迹;乌东民兵声音辨识与大量现场及社交媒体照片等信息,“确定”马航悲剧是俄罗斯支持的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所为。
俄罗斯国防部此前也公布了俄军方一系列相关监控资料,卫星图显示坠机后乌克兰政府军移动布克防空导弹系统。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研究员周晨鸣认为,尽管美国和俄罗斯都有卫星从空中监测,但即便是美国的反导卫星,要想很清晰地判断出导弹是从哪里发射的也是很难的。周晨鸣介绍到,卫星的扫描区域其实有限,要想精确地监视某个区域,需要卫星调度中心做机动变轨,卫星才能精确地去扫描地面上某一块区域,而且不止要扫描一次,要经过多次扫描才能最后叠加出来扫描的图像。显然,这一点很难。而在坠机现场遭到破坏的情况下,真相的出炉阻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