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八方来声>>正文

2015中国周边安全三大挑战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张洁责任编辑:康哲2015-02-10 18:22

中美在全球性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这是两国的共识。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美进行了首脑会晤,并达成合作减排、加强两军交流、加快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等27项成果和共识。中美还签署了“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文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文件,这是双方加强对彼此战略意图了解、增强战略互信和管控危机、预防风险的重要措施,使中美大国新型关系的构建在军事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合作提速的中俄关系。乌克兰危机的蔓延和欧美的步步紧逼,迫使俄罗斯将“欧亚联盟”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全面加强与中国、中亚、蒙古等国家的合作,试图借助“东方实力”与西方抗衡。

中俄两国的良好关系在2014年得到进一步巩固。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将中俄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借助俄罗斯的“资源换资金”的亚洲外交新举措,中俄签署了总额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供应合同。中俄在安理会等框架内保持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密切合作,相互支撑、彼此依托。最意味深长的看点是,俄罗斯对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一带”)倡议有所松动,中俄在中亚、蒙古国的合作意向上升。

尽管如此,中国对于中俄关系保持着清醒的认识。针对西方媒体炒作所谓中俄开展长期安全合作是在走向“东方北约”的质疑,中国明确表示,中方一贯反对建立和扩大军事集团,反对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和搞对立阵营。中俄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这是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生命力和活力所在。

“冰河时代”的中日关系。安倍晋三重新执政以来,对内积极推动“摆脱战后体制”,力图打破行使集体自卫权问题上的“禁区”并力主修宪,从而实现“正常国家化”。对外,一方面借助日美同盟增强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干预能力和影响力,使未来“正名后”的日本军队可以走出国门,将其触角延伸至世界范围的任何角落;另一方面,在所谓“价值观外交”指导下,安倍政府利用政府开发援助,大幅度提升对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国家的投资与援助,在安全领域,以东南亚为重点,围绕海上安全加强对话和制度建设。安倍“内外双修”的战略意图是通过对亚太国家制度建设和民主化进程等深层领域的战略援助投入,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铺路搭桥。同时,迫使各国“远离”中国,形成对华牵制统一战线。

平衡战略中的中印关系。2014年5月,印度迎来“莫迪时代”,莫迪新政府对华采取“双轨政策”———经济上合作,战略上平衡。经济上,印度希望扩大与中国的经贸与投资合作,进一步缩小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为此,印度愿与中方一道推动中国在印度设立产业园区,希望中国投资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上,印度致力于在地区以及全球层面上平衡中国的影响力。首先是南亚地区层面,一是印度致力于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框架内发挥主导作用,二是莫迪履新后对南亚邻国不丹与尼泊尔的访问,希望强化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其次是跨地区层面,印度将会加大与东盟国家、日本以及美国的战略互动,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其发展的战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