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照过往:不熟悉战史,难明了当下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西成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7-01 03:12

提要:战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蕴藏着无穷的人类智慧和力量。充分地理解过去,可以弄清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看。

不熟悉战史,难明了当下

■济南军区司令部编研部 张西成

“从游泳中学会游泳”“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过去一直是我军培养造就优秀指挥员的主要途径。在缺少战争实践的现代环境中,提升指挥员的指挥素养和指挥能力,一个重要渠道就是研究战史、了解过去。

曾提出“间接路线战略”的英国军事家哈特说过,和平时期,军队即使进行最严格的训练,也总是理论性大于实践性。因为军人不可能随心所欲地进入战争状态,其直接经验极其有限。从战史中学习战争经验,就成为提高指挥作战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

战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正如俄国思想家赫尔岑讲的:“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看。”经验表明,只有了解战争的历史,才能深刻地感知今天的变化,才能准确地把握当下、创造未来。谁能把战史的宝藏挖掘利用到最大化,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得更多的灵感、谋求更大的胜算。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习主席最近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时,称赞“毛主席用兵如神!真是运动战的典范”。一个没有军人经历的书生,何以用兵如此之神?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历史的积累、战例的启发、前人的指点。例如,他从黄巢、李闯王流寇主义的教训中,悟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从《汉书》“后发制人”的战术中,懂得先退一步,发现对方破绽以更好地制服敌人的道理;从《水浒传》林冲与洪教头比武制胜的故事中,明了革命战争中进攻与退却的辩证关系。“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这句话正是毛泽东自身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创新发展我军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生动体现。

战史是战争的镜子,不仅鉴照过往,也考问当下。现实中,许多指挥员研读战史经典,看成败、鉴得失,以求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但也有一些人学史用史意识淡薄,不善于从战史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寻找办法,结果是坐在金山不识金,抱着金碗要饭吃。

毫无疑问,我们已进入了一个转轨转型、求新求变的新时代,军事领域更是如此,但万变不离其宗。尽管战争形态在变,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不会变;作战模式在变,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指导原则不会变;作战对手在变,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胜战套路不会变;用兵方式在变,但“兵以诈立,战以奇胜”的游戏规则不会变。也就是说,战争的嬗变并没有使过去的一切都来个180度的大转向。历代战争中形成的一些基础性东西,既不会过时也不会失效,一旦掌握,将终身受益。

一位军事家说过:“如果你能连贯而又准确地讲清当今世界上100种高新技术兵器的性能,及其在近期局部战争中具体运用的实例,那么你在研究现代战争的战法时,肯定会游刃有余地冲出传统秩序,高人一等地提出新招。”从古今名将的成功实践看,对战史战例的系统探析和不断积累,是产生制胜灵感的源泉,只要功夫下得足够深,就能在关键时候被激活,并升华为制胜因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信息战、网络战、太空战尽管很新,但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想让自己的战争指挥艺术永续提升,那就应该以极大的兴趣,不断从历代战争史中汲取营养与活水。

(《解放军报》2015年7月1日 06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