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二战东方主战场上的制胜"压舱石"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田义伟责任编辑:张硕
2015-08-19 16:36

中国军队捍卫正义最早,以坚决反抗率先发起反法西斯战争冲锋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夕,欧洲各国四处都在议论“战争是否还能避免,怎样避免,或者至少怎样能够推迟战争”。当时,人们对希特勒的扩张野心充满忧虑,但英、法当局的对策却是一味退让,再三妥协。英国首相张伯伦,曾为能够第三次去德国同希特勒举行和平谈判而兴奋。整个欧洲弥漫着绥靖主义情绪,好像再退一步和平便能实现。

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暴行,美、英也奉行过绥靖政策。美国国务卿赫尔宣称:“我们不能忽视避免太平洋战争的任何机会。来自大西洋彼岸的希特勒主义的威胁,足以诱导我们采取一切可能的步骤去保持另一翼的和平。”在1941年4月提出的《日美谅解方案》中,美国甚至打算促使“蒋介石政权和汪精卫政权合流”,并承认“满洲国”,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受当时的绥靖主义思想影响,中国国民党政府起初也对侵华日军施行了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在短短4个多月时间内,就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的辽阔领土。

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第三天就发出抗日救亡的伟大号召,迅速从关内派遣大批党员奔赴东北,组织抗日武装,领导抗日斗争。东北守军将领马占山,英勇打响了抵抗日军侵略的江桥战役,歼灭日军千余人。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组织抗日同盟军北上抗日,半个月内收复察哈尔省失地。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中国共产党抗日英雄,深入日军占领区组织东北人民以各种形式反抗入侵,牵制和消灭大量日伪军。中国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和第5军,英勇反击发动“一二八事变”的日军,艰苦作战一个月,连续击退日军3次进攻,迫使日军3次易帅,数次增兵。

在卢沟桥头防御工事内的中国士兵。

1934年7月,正处于国民党重兵“围剿”下的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将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后与方志敏部红十军团会合成立红十军团,准备进行抗日斗争。1936年2月,为实行各项抗日政策、争取迅速对日作战,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向山西、绥远方向实施东征。

敢同魔鬼较量,方能守住和平。历史证明,面对日本军国主义野蛮入侵,中国军队率先举起了反抗外敌入侵的正义大旗,到1939年欧战爆发,中国已只身抗战八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已抗击日本法西斯达十年之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