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李炳彦:培育军事创新文化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炳彦责任编辑:康哲
2016-01-12 02:21

(三)

信息化、网络化,冲破了传统的空间疆域和时间阻隔。虚拟技术的“预实践”,营造出新的军事文化

复杂系统科学在引起哲学方法论革命的同时,与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和仿真技术结合,又引发了哲学认识论的革命——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对世界统一性的认识更加丰富。以往,我们讲世界的统一性,只强调“物质第一性”。从今天的视角看来,世界的统一性含有三个基本要素,即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在人造的技术系统中,是材料、能源、信息的统一;在社会经济系统中,是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统一。把这三方面的统一抽象到哲学层面,就多彩地体现了“物质、运动、信息的统一”。

其次,认识程序由昔日的“部分—整体—部分”,转变到了今天的“整体—部分—整体”。与此相联系,在研究方法上,由昔日的“分析—综合—分析”,转变为今天的“综合—分析—综合”。

信息化、网络化,冲破了传统的空间疆域和时间阻隔。人们观察问题的着力点从“以物为中心”,已经转向了“以系统为中心”,认识论的关键不再是“具体分析”,而是“系统集成”。

这一全新的哲学认识论,标志着科学思维结构的重大变革。科学研究从昔日的分析优势,转向了今日的整体综合优势;昔日以研究“存在”为主的静态认识,转向今日以研究系统为主的动态认识。

实践的意义不再局限于历史和现实的框架内,同时也包含了未来。海湾战争后,发达国家确立了“提出理论——作战实验——实兵演练——实战检验”的创新思路,加紧建立“作战实验室”,使军事理论研究方法有了新的突破。

《虚拟认识论》的作者张怡等学者指出:“虚拟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感知世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人类实践方式。虚拟技术,不只是一种认识方式和解释世界的方式,它本身就是人类的实践方式。”

虚拟技术的“预实践”,营造出新的军事文化。从而使军队建设由过去的“顺时性”,发展为今天的“共时性”。“顺时性”发展,即做完了今天,再进行明天。“共时性”发展,可以同时进行今天、明天和后天的事。在此过程中,依据虚拟技术的可重复性、可修改性、可嵌入性特征,把世界上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以及头脑中预设计的战争情景,营造为虚拟环境,检验和修正不同阶段应有的军事能力。

与自然科学相比,军事科学在解析推理和定量分析等方面比较薄弱,总结已经发生的战争经验,“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一直是军人理论创造的传统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模/仿真与计算机网络一起,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第三种重要方法,推动军事实践方式从“经验归纳”向“虚拟仿真”方向拓展,“在实验室中学习战争”“从未来战争中学习战争”,大大提高了军人超前的认识能力。

总之,迎着新军事革命浪潮推进我军改革,我们需要确立新的哲学观,需要创新军事理论,让军事创新之光照亮走向未来的路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