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90年,人民军队为什么赢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干作余责任编辑:杨红
2017-07-03 02:22

今日《解放军报》刊发文章《“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指出,战斗力的主体在基层,源泉也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建强了,基层建设才能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回望90年,人民军队一路从胜利走向胜利,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发挥了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

回望90年,人民军队为什么赢——

“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

■干作余

“制度,人类的一切主要制度,都是从早期所具有的少数思想胚胎进化而来的。”

1877年,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他的经典著作《古代社会》里写下的这句话,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确立,使人民军队从此有了建军之“根”、胜战之“魂”。生长这个“根”的“胚胎”,源于毛泽东对秋收起义失败的深邃思考。正是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在军队中实现民主集中制。也正是有了这个“魂”,才使人民军队与旧军队彻底决裂,才使我们区别于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军队。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近代以来,存在许多农民占主要成分的军队,如八旗军、北洋新军、黄埔军等,为何最终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原因就在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成为人民军队的制胜优势。正如1929年6月毛泽东在一封信中肯定红二、四军团那样:“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他们是绝对的党领导。”还如他在总结井冈山斗争时所说,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制胜优势,连我们的敌人都害怕。一名跟我军交过手的美国军人曾说:“在解放军那里,‘党指挥枪’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在战争中还从未发现一支健全的共产党军队陷入解体。”

落到基层才是真正落到实处。部队建设的基础在基层,基层的核心是党支部。“连队要走上坡路,关键依靠党支部。”“支部建在连上”这一治军方略的优势在于,用一个个坚如磐石的支部构筑起军队党的组织根基,把一个个犹如红色种子的党员根植于连队并使他们迅速发芽成长。于是,党在军队中就有了群众基础,党指挥枪这一军魂就得以落地生根,战斗力不断增长就得到保证。事实反复证明,党支部的根基扎得越深越牢固,党员发挥作用就越好,军魂也就越过硬,这也是数十年来为什么“红一连”一直这么“红”,“硬骨头六连”一直那么“硬”,“钢八连”一直特别“钢”的根源所在。

小平同志曾指出:“连队工作的好坏,首先决定于党支部的好坏。只有支部工作做好了,战斗力才会增强。”一个“首先”,一个“只有”,道出了支部建设对战斗力的极端重要性。“兵权之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则随之以亡。”军队领导权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支部建在连上”,既是兵权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的组织保障,也是党指挥枪原则落到基层的根本保证。

战斗力的主体在基层,源泉也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建强了,基层建设才能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作战小型化、模块化、快捷化凸显,连队单独执行任务将成为常态。党支部只有发扬战争年代“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优良传统,瞄准敌手,把连队打造成无坚不摧的“钢刀利刃”,把官兵培养成英勇顽强的“钢铁战士”,才能锻造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纯粹、彻底、无条件,全军官兵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党指向哪里就坚决打到哪里。只有这样,党指挥枪才能显示强大威力。

回望90年,人民军队一路从胜利走向胜利,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发挥了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强军伟业离不开思想引领,磅礴征程有赖于核心领航。在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新征程上,唯有不断固本培元、凝神聚气,确保信念火种、精神密码、基因图谱代代相传、世世赓续,把党组织建成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官兵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不断筑牢维护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思想政治根基,确保全军官兵更加自觉地与党同心同德、坚决听党指挥,方能续写好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党指挥枪的军魂史。

(作者单位:西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