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重,须做好“受力分析”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彭军责任编辑:康哲
2017-07-04 09:37

承重,须做好“受力分析”

■彭军

在各种类型的桥梁中,悬索桥的跨越能力首屈一指,目前世上长度超过1000米的大跨度桥梁,几乎全部是悬索桥。这种桥如果采用自重轻、强度大的碳纤维作主缆,极限跨度理论上可达8000米。悬索桥的这种特性,取决于它的“受力方式”。

在结构力学中,决定承重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受力方式。常见的桥梁结构中,梁桥的受力方式主要是“受弯”,桥体所承受的力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只要某个截面承重达到了极限,整个桥体就离损坏不远了;拱桥的受力方式主要是“受压”,承重能力比“受弯”的梁桥要强,但桥体自身的重量仍然较大,一旦跨度太长,就容易被自重压垮,因而最大跨度目前只能达到四五百米。

相较于梁桥和拱桥,为什么悬索桥的跨越能力如此强?这是因为,悬索桥的受力方式主要是“受拉”,所有荷载都传递到悬索上,转化为悬索承受的拉力,最后传递到两头的锚锭上。悬索上的每一点,所受的力都相等,因而荷载高度分散、均匀分布。利用高强材料的抗拉性能,就可以做到自重小、材料省、易施工、跨度大。

当前,经历了重组重塑的各部队,肩负着改革强军的千钧重担,也必将经历新的跨越发展。然而,倘若“受力方式”不科学,不仅无益于抗住重压、实现跨越,还可能损害部队建设、贻误发展时机。因此,有必要借鉴结构力学的理念,对各单位的实际“承重能力”和“承重方式”,做一番“受力分析”,形成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有的单位,习惯于让能力强的官兵挑重担、顶大梁,这固然有利于争荣誉、出成绩,但也容易出现“忙者愈忙,闲者愈闲”的局面,以致先进的疲于应付、后进的吃不上劲。这就好比“受弯”的梁桥,受力分布不均,一旦承重过载,就会对全局产生严重破坏。也有些单位,习惯搞疲劳战,天天熬夜、日日加班,人人都超负荷运转,耗费时间精力不少,实际效率却不高。这就如同“自重”过大的拱桥,容易被自己压垮,不利于长远发展、难以有大的跨越。

悬索桥的优点在于:高效转化压力,提升承重能力。对一个单位来说,真正理想的工作状态,应当如同悬索桥那般,每一名官兵都“受力”,每一个战位都“吃劲”。作为领导干部,应当充分相信官兵的思想觉悟,充分发挥官兵的聪明才智,让大家积极、主动、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良好局面。如此,就能真正汇聚起强军兴军的强大能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