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叫刘银台,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
曾为部队的发展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部队宁折不弯的“刺刀精神”陪伴他走过了漫长一生,是一位已经72岁但仍不服老的转业军人。
他头发花白,一言一行却仍然精神矍铄。

采访空降兵“刺杀英雄”时,同行的每一个人都深深的被他身上的那股精神气所折服,虽然已年逾古稀,但他仍是神采奕奕,军人气质更是一览无余。
应征入伍,他与刺杀有缘
1961年的夏天,他主动辞去工厂的工作岗位,放弃地方的“铁饭碗”,褪去16岁就因业绩突出被评为市“劳动模范”的光环,响应国家号召从城市应征入伍。他说:“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建功军营。”
因在地方曾有过学厨的经验,刚下新兵连他便被分配到炊事班,担任一名炊事员。他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比起三尺灶台上锅碗瓢盆叮当直响,他心里则更向往训练场上真刀真枪的刺刀拼杀。

年轻时候的刘银台。
他偶然从战友口中得知团里组建拼刺杀集训队后,主动找到连长要求报名参加刺刀集训,多次和炊事班长交流谈心,要求调离炊事工作岗位。有的战友问他,炊事班这么悠闲的后勤单位你不待,为什么偏偏要到集训队去受那份罪?他笑着回答,我和刺杀有缘!
刺杀集训队考核的那一天,负责考核的贾队长将一把真刺刀交到他的手中说:“上刺刀!”,听到口令后,他迅速端起刺刀将刀口对准贾队长,严阵以待,杀气腾腾。他明白这次考核自己必须全力以赴。贾队长微微一笑“看着倒挺像那么回事,不过光有样子可不行,来,开始吧!”

年轻时刘银台训练照片。
“杀!”他大喊了一声,端着枪毫不留情的向贾队长冲了过去,那边,贾队长的刺刀轻妙一击,便击歪了迎面刺来的刺刀,同时顺势一刺,刀尖击中了他的胸膛。虽然有防具保护,但胸口仍有一阵剧痛传来,他脚下不稳,一下倒在地上。贾队长轻描淡写般的收回了刺刀,笑着说:“还可以,虽然有点冲动,但还算有那么一股劲,集训队就算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