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舰上烹饪:蒸煮拌烤取代煎炸烹炒
其实在技术上解决远洋食品的保鲜问题只是解决“吃饭问题”的一个方面,在舰船上如何做饭更是一个技术活。
为了抵御风浪对炒菜的影响,炊事员们只能一手把住扶手,一手炒菜做饭,但遇到恶劣海况,锅里的油也会飞溅出来,非常危险。
现在在一些现代化的海军舰艇厨房,炒菜用的大锅都被一些直径约1米的立式圆筒取代,这种圆筒叫慢热式蒸锅,在舰艇上依靠这个蒸锅能做150多种中西菜肴和面点,煎炸烹炒的菜少了,蒸煮拌烤的菜多了,出海训练遇到大风浪,就可以利用蒸锅制作简捷可口的餐点。


4
中国航母伙食该走哪条路
中国有了第一艘航母,其实也对中国海军如何保障大型水面舰艇的伙食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烹饪角度来看,西餐制作相对简单、营养高,但是设备较为复杂,而中餐虽然口味好、设备相对简单,但制作过程较复杂,而且炊事用水需求量大、排污量大。
对于海军厨房来说,一两百人的舰艇还可以按照传统做法;但对于数千人的航母来说,中餐传统制作方法对炊事兵的压力是空前的。我们很难想象如果给全舰官兵做一道普通的鱼香肉丝,洗菜要费去多少宝贵的淡水,切菜炒菜又会耗费多少人力。我们现在来看美军航母的伙食,大鱼大肉后面贯穿的标准是:高热量供给加上简单加工,除了高级军官,普通官兵饮食口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也不适应中国的具体情况。
因此,中国航母的伙食,肯定需要走成品化和中西餐结合的道路。一方面在航母这样的大平台上,完全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难以满足作战训练对官兵体力的消耗,对食品制作的压力也大,有必要引进一些西餐种类(例如炸鸡、西点、果汁等);另外为了保证满足中国官兵的口味,还要进一步加大成品菜的供应。
从中外航母官兵吃什么,就可以看出航母不仅仅是一个武器平台,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高技术装备,像吃饭这类看似平常的因素也会成为影响整体战斗力的关键,从而需要统筹安排。中餐的成品化难度要超过西餐,但是随着中国食品技术和后勤保障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航母官兵肯定能够吃上世界水平的大餐。
中国“辽宁舰”上,厨师们依托多功能蒸烤箱、切菜机、馒头机、大型汽锅等炊事设备,在5个膳食加工区、3个主食加工区、1个面包房同时加工,确保饭菜供应。此外,还延长就餐时间,采取一日六餐、自助为主、分餐送餐相结合的方式。

中国文化讲究“民以食为天”,所以对于中国军队来说,能否吃得饱、吃得好,是维持部队战斗力的关键。那么,在其他国家的航母上,他们的伙食又如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打开其他国家的航母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