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兵预备役制是秦始皇首创并施行的

来源:反邪微报微信公众号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6-09-20 15:02

公元前246年,关中连续大旱,民不聊生,严重削弱了秦王嬴政东扩的步伐,也让年轻的秦王朝面临执政危机。为解决旱情,救民于水火之中,秦王嬴政作出“治灾之要,纲在河渠”的危机对策,动员征集秦国160多万民工集中在关中东西300多里的渭北旱源上,按照韩国工程师郑国勘察设计的“郑国渠”方案,修筑大渠,引泾河水至洛河,让渭北旱塬上干枯的农田得到河水灌溉,滋润桑农,以渡灾年。

这项工程如此庞大、人员众多,其中最大的困难是管理和吃饭问题。当时正是大旱之年,民众饥肠辘辘,民工饿着肚子上渠干活,弄不好还有出乱子的危险。年轻的秦王不得不顾忌其后果。当时秦法规定“官粮济军不济工”,也就是说国库的储备粮只能供给正在作战的军队使用,其它一律不济且视为违法。为解决筑渠引水工程中这个最大难题,秦王嬴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民工军制”方案,“秦法根本,重农重战。农事资战,战事护农,农战本是一体。关中治水灭旱,民力从军制出工河渠,一则为农,二则为战,资从军粮,不同于寻常开仓济贫,符合秦法精要。”我国最早的“民兵预备制”的雏形就此诞生了。

开国库军粮资助治水工程,让正在大旱之年闹饥饿、存粮十室九空的庶民百姓皆大欢喜,纷纷涌往河渠工地,很快160多万集结于渭北河渠工地。为防止民工出乱子,从秦军中抽调相当一部分军官进行军事化管理,按照秦军旅建制1000人为一营,扎下营盘,作为建制单位,埋锅作钣,轮班作业,整1600多个营盘,从西至东在关中渭北塬上300余里河渠工地上一字排开,全部实行军事化管理。指挥调配,后勤供给等全部是秦现役军官统管。老国尉蒙武调集了留守蓝天大营的三万步兵,组成专门的辎重营,征发关中各县牛车马车六万余辆,昼夜川流不息向渭北河渠工地上输送粮草。这一最先施行“民兵预备制”的秦王朝让这项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得以顺利完成,也为自己后来一统天下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争霸的终结者。

纵观今天的民兵预备役制,同样沿用了秦代作法,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赋予其抢险救灾、应急救援、作战训练等新内容。但从其“民兵军制”,国家供给和寓兵于民来说,这种民兵预备役制度从我国的秦朝就已经有了,为秦绐皇首创并付诸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创举。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