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对于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政府,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却是那么漫长。
从1948年10月到1948年底,国民党丢长春、失沈阳、弃徐州……蒋介石的专机频繁起落于各地,好像不仅是为了督战,也是为了最后的告别。
国民党所失去的,正是共产党所得到的。随着80多万国民党主力在这个冬季被歼——28年来,力量对比的天平第一次倾斜到了共产党这边。
1月2日,新年第二天。中央军委复电粟裕等人,同意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4天后,在又一场满天飞舞的雪花中,华野主力向被围困在方圆不过几公里地方的20万国民党军队发起了最后的攻击。
“杜聿明集团兵败如山倒。”秦镜回忆,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60万解放军战胜了80万国民党军,杜聿明被俘。
“你的百万大军哪里去了?”11年后,来华访问的英国二战名将蒙哥马利元帅问一年前刚刚被特赦的杜聿明。杜聿明指了指坐在对面的陈毅元帅:“都送给他了。”
“拥有百万军队的统帅,是不应该被打败的?”蒙哥马利也许不曾想到,淮海战役时,500多万支前大军用88万辆小轮车,向前线送去了足够一个中等城市吃上5年的9.69亿斤粮食。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后来这样感慨。
战争的伟力在于民众之中。人心所向,历来是决定胜负的最重要因素。
淮海战役之后,国民党5大主力全部被歼。蒋介石写下“冬天饮寒水,雪夜过断桥”后,黯然引退。

淮海战役中,中原人民支援我军弹药、物品的架子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