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在海河金汤桥上胜利会师。
而此时,毛泽东的目光已投向了华北最后两座尚未解放的大城市:天津和北平。
4天后,人民解放军仅用29个小时就攻占天津——当时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1月29日,农历春节,人心惶惶的北平城没有多少节日的气氛。
天津失守,北平20多万守敌陷于绝境,人们不再相信所谓坚固的城防工事,每个人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这其中,就包括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
“我就是党安排在父亲身边的传声筒。”傅作义之女傅冬菊曾这样形容她的地下党工作——傅作义在家里叹气、咬火柴棍、对着镜子大喊大叫,还拔出手枪来对着太阳穴……诸多类似的举动都很快由已经成为共产党员的傅冬菊送出消息,然后传送至解放军的高层首长那里。
军心涣散,人心思变,北平未战已败。

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通过前门大街的照片。

北平各界庆祝北平解放的照片。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3天后,大年初六。这一天,古城北平积攒了多少年的欢呼声,终于迸发出来:解放军的入城队伍整整走了6个小时。
当队伍走过前门箭楼,忽然向右拐了一个弯,开进了旧中国的使馆区东交民巷。
“我们是特意要经过那里的。街面上空无一人,但我们知道窗户后边有许多眼睛。战士们全部美式装备,翻毛皮鞋把路面震得擂鼓似的咚咚响。”翟文清是当年入城式部队——东北野战军3纵7师的连指导员。
这个举动,让现场的老百姓愣住了:多少年来,还是第一次有中国的军队出现在那里……
“中国人的地方,凭啥不让中国人进?!”翟文清回忆,“到一个领事馆门口,队列中就下去两名战士,去那门口站哨。”
沸腾的人群中,扭秧歌的姑娘衣服上3个红色的大字,格外耀眼:天亮了。

为庆祝北平解放,宣传队演出花鼓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