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四季,中国共产党收获了什么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贾永 王玉山责任编辑:侯卧松
2016-10-01 08:38

在北平,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首先要处理的,是与国民党政府的和平谈判。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时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秘书的王辅一后来曾回忆,“国民党收拢了115个师约70万人,布防于宜昌至上海的1800余公里长江沿线,企图制造‘划江而治’的空气。”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减轻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国民党政府的谈判要求,双方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1949年3月27日,《人民日报》关于中共中央通知南京政府定四月一日在平举行和谈的报道。

1949年4月15日印的《国内和平协定》。

对此,周恩来向部分爱国民主人士解释说:“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用和平方式来达到胜利,以便使国家少受些破坏,多保存一些人力物力,使将来的和平建设多一份物质力量。”

然而,躲在幕后的蒋介石并不甘心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在他的眼里,毕竟还有长江——在中国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凭借长江天堑东山再起的前事。

“长江长,长江宽,燕子也得飞三天;海无边,江无底,秤砣掉下不落底。”老战士徐法全记得长江边上那首流传已久的童谣。

4月20日,蒋介石拒绝同意国民党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第二天,毛泽东和朱德下达发起渡江战役、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军强渡长江,一举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王辅一回忆。

自此,蒋介石失去了一生中最后的机会。他忽视了这样的历史:从乌江、赤水,到金沙江、大渡河……从没有哪条河流能够阻挡共产党人前进的步伐。

一面鲜艳的红旗,从此取代了南京城头的青天白日旗。

昔日富丽堂皇的总统府,一片狼藉,到处散落着相片、文件和各种书报,玻璃台面的大桌子上,一部翻开的日历,定格在:1949年4月23日。

渡江战役中,北岸我军渡江的船只开出港口向江南进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