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日,上海解放。
第二天一大早,蒙蒙细雨中,33岁的荣毅仁走上街头,惊讶地看到:为了不打扰市民,街道两旁的屋檐下,一排排解放军抱着枪,和衣而卧。
胜利之师的仁义之举,令上海市民感动不已。其时移居上海的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在那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风……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
在那个多雨的春夏之交,上海的经济状况亦是“凄风惨雨”:国民党残余政权在5月份接连发行10万元、5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面额的金圆券和定额本票,引起物价狂涨,每斤猪肉1200万元,油条每根100万元……
对时局失去信心的荣毅仁,已经在香港租好房子,准备迁居。
然而,这一天的见闻以及随后人民解放军的城市政策,让他下决心留在上海。
时隔一周,上海市长陈毅在外滩中国银行会见荣毅仁,向他阐述共产党的经济政策: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回到公司后,面对众人不安的目光,激动不已的荣毅仁只对公司经理说了4个字:明天开工。
44年后的几乎同一个季节,77岁的荣老板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上海解放前夕,随着5月18日最后一批库存的黄金、银元、美钞被押运离沪,共有277.4万两黄金、1520万元银元和1537万元美钞被蒋介石运走。人民政府接管中央银行时,仅剩黄金6180两。
“上海的资本家说:共产党是军事100分,政治80分,财经打0分。”党史专家刘宋斌说,“解放后,从平息涨价风波到稳定工商业,仅仅半年时间,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物价趋于稳定,困扰中国社会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画上了句号。”
共产党人不仅要为恶性的通货膨胀画上句号,而且要为旧中国的一切画上句号。

骑兵部队进入上海市区。

上海人民上街游行,欢庆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