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见证|长征中的政治宣传工作咋开展?

来源:国防参考微信公众号作者:宋冰梦 陈骁文责任编辑:侯卧松
2016-12-07 08:31

3、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政策宣传

长征中,红军途经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先后经过了苗、瑶、侗、壮、水、布依、仡佬、彝、羌、回、东乡、土族等少数民族聚居、杂居地。由于国民党先前动用一切反动手段对少数民族进行欺骗性宣传,大肆污蔑红军,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对红军抱有怀疑、恐惧的心理,一些群众带着粮食、牛马躲进深山中,甚至红军在行军途中,常常遭遇冷枪。

复杂的民族情况和艰难的军事进军使红军深感争取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信任与支持的重要性,少数民族深受国民党政府及地方军阀压迫与剥削的现实也促使红军对实现民族平等、改善少数民族生存状况做出行动。

在长征途中,共产党把“争取少数民族”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第一次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民族政策和具体纲领,并向沿途各族群众进行宣传。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宣传材料是红军政治部于1934年11月29日发布的《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在这份档案中,红军牢牢把握住了对少数民族宣传的重点:“必须不疲倦地解释,汉族的劳苦群众同样受着帝国主义与中国国民党军阀豪绅地主资本家的压迫,瑶民民族的敌人

既是中国劳苦群众的敌人。瑶民与中国劳苦群众是兄弟,可以联合起来戮力同心为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而奋斗”“共产党在瑶民中间应该不断的吸收最觉悟的先进分子加入共产党,在瑶民中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寥寥数语间,通过共同的敌人和目标,把红军和少数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增进了少数民族对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对于所宣传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绝对做到言出必行,坚决贯彻,在穿越少数民族聚集区时,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红军行至回民区域时,不吃猪肉,不向回民群众借餐具;贺龙在云南的归化寺为藏族同胞题写了“兴盛番族”的匾额;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的彝海结盟更是成为千古传唱的佳话。

有力的政策宣传和切实的行动让少数民族群众深受感动,许多群众称红军为“菩萨军”,他们忙着为红军送粮、当向导,一些少数民族青年还主动加入到红军的队伍中来。长征结束时,红军队伍中甚至组建了藏民独立师。红军不仅顺利完成了穿越少数民族聚集区域的战略任务,还将自身发展成一支多民族的革命队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