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只是科学家?他对政治和军事的预见让你震惊!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驰 李嘉鑫责任编辑:杨红
2017-09-06 18:13

一封信能值多少钱?可能大家都会认为,信件作为人际传播的工具,并不适合明码标价。德国《明镜》周刊8月27日报道,美国洛杉矶一家拍卖行近日以2.6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0.6万元)售出一封爱因斯坦的亲笔信。如此昂贵的信件,加上爱因斯坦的名字,信中的内容着实令人期待。

信件诉说了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二战前对欧洲局势的担忧。爱因斯坦这封信用德语写于1938年10月10日,收信人是他在瑞士的挚友贝索。爱因斯坦写道:“你对英国、甚至对首相张伯伦有信心?太天真了!”他在信中批评当时刚与法国、意大利和纳粹德国签署“慕尼黑协定”的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爱因斯坦坦言自己“对欧洲的未来已经失去希望”。

《慕尼黑协定》签订现场

那时的欧洲对德妥协严重,但爱因斯坦在当时就能够有如此预见,不得不让人佩服。

其实早在1933年的夏天,爱因斯坦已经在为反抗希特勒奔走疾呼。9月,他同丘吉尔会面。丘吉尔对希特勒的恶人本性心知肚明,但当时尚未掌权的他也拿不出什么对策。同月下旬,爱因斯坦对局势万分沮丧。“我无法理解整个文明世界对这一当代野蛮行径的消极反应。”他在一次采访时说,“难道世界不明白希特勒在试图发动战争吗?”

深悟科学的真谛往往令人活得更加通透而更具洞见,爱因斯坦便是这样的人。

不知道大家对于爱因斯坦是什么印象?那个经常出现在我国中小学教室墙壁上卷头发的慈祥老爷爷,物理学家?科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爱因斯坦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与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有很大的关系。但我认为能获得这样一个称号,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多的是因为爱因斯坦对于世界发展的全方位贡献。

1938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为了配合当届世博会“未来世界”的主题,决定在世博会场馆地下,埋入一个装有当代文明记录的容器,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开。“5000年后,当它再次醒来时,里面的内容会成为我们给遥远后代的最好的礼物。”它里面所装载的,除了那些让当时人们自豪的科学发明和日常用品,还包括三位“对时代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给后代的留言,其中就包括爱因斯坦。

不过,相比于为科技高速发展而自豪的普通人,这位“划时代的物理学家”所表达的内容,沉重得有些不大协调。他在信中写道:

“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这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地奔忙。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互相杀戮。这让每个想到将来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和恐惧。”

“这是因为,与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相比,普通大众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都要低得多。”

“我相信我们的后人,应当会怀着一种理所当然的优越感,来阅读上面这几行文字吧。”

当时,许多科学发现被应用于军事,转化为更加先进的武器,推动着人们相互的杀戮与争夺。这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这样表达自己对“普通大众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的不满。在他看来,当时的社会科技迅猛发展,而人文环境则每况愈下。科学家们所写的“经”,被这些普通人“念歪”了。

此后,科技与人文的矛盾一直没有停息。就在写下这段话的第二年,爱因斯坦又签署了另一封信件,建议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抢在德国纳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纽约萨朗那克湖边,爱因斯坦从《纽约时报》的一名青年记者那里获得了日本广岛遭原子弹轰炸的消息,作为推动美国开始原子弹研究的第一人,爱因斯坦深感自责:“我现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后悔,后悔当初不该给罗斯福总统写那封信……我当时是想把原子弹这一罪恶的杀人工具从疯子希特勒手里抢过来。想不到现在又将它送到另一个疯子手里……我们为什么要将几万无辜的男女老幼,作为这个新炸弹的活靶子呢?”

1946年3月,广岛核爆后的废墟(美国国家档案馆彩色照片)

爱因斯坦曾在他发表的《命运攸关的决定》中写道:现在该是号召每一个人(不论性别)对可能发生现代文明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进行思考的时候了。……原子战争除了给战争双方带来前所未有的伤亡和毁灭以外,什么也解决不了,用战争解决争端已不再可能。”

若武器与科技不能规范使用,往往会带给人类灭顶之灾。爱因斯坦说过:“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什么武器,但第四次人类一定使用的是石头和木棍。”

与79年前相比,如今的人们似乎很容易就能获得爱因斯坦所说的“优越感”。但科学家们所忧虑的社会现实仍然没有变化。人类的杀戮和争夺尚未停止,对未来的恐慌也仍然在持续。

爱因斯坦的影响显然远不止于此。至少,那封他写给5000年后人们的信,已经被时间的信使带给了每一个人。

只是大多数人都顾不上这些。当人们的目光不断聚焦于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时,人类关于文明的反思,也像“时间舱”里爱因斯坦的那封信一样,被遗忘在了一个小小的角落。

但相信,总有人在读到这些文字时,会停下来想一想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想一想人类社会所缺乏的那些东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