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秋遇上国庆|纵时空转变,家国情依旧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董玥 杨帆责任编辑:董玥
2017-10-05 00:21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还是在锦官城,还是在浣花溪畔,早在陆游之前四百多年的唐代,一代“诗圣”杜甫在他所栖身的草堂里发出了这样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那个八月的深秋之夜,怒号的狂风卷走了草堂屋顶上的茅草,随后大雨呼啸而至,没有给他丝毫的怜悯。这样的情景下,诗人不是在顾影自怜,而是为天下所有读书人呼喊: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庇护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欢笑开颜?哪怕要我独自受冻亦无怨无悔!我想起了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的话:“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如此说来,他也算得上是杜甫的知己了吧。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又是一个中秋月圆之夜,被困在长安的杜甫望着天上的圆月发呆,想着此刻的妻子应该也在望着月亮思念远方的诗人吧。故乡之月亲切,他乡之月惆怅。本是同一个月亮,如果不是这战乱又怎会使得一家人两地分居,引得无限思量?那一夜的月光很冷,月华如霜,冻结了奔腾的峡江水,也断绝了团圆的路。何时才能结束这离乱?

他也曾想建功立业,但伯乐难寻,只能空叹“诸葛大名垂宇宙”,羡慕诸葛先生的机遇。可现实却是“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江畔的诗人日渐老去,月光照在客人身上,可老人却分明散发着光芒,他手中的拐杖,仿佛支撑的不是自己,而是在支撑中国人的脊梁!

我似乎听到了那年草堂里杜甫的呐喊,又听到了抗日战士说的“至死也不愿退过黄河”,又仿佛看到了那年隐姓埋名的程开甲院士……这种深值于中华民族骨血里的文化基因,虽是潜移默化,却坚韧非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