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无畏,逐梦扬威,一班出征,横扫乾坤!一、二、三、四……”骄阳似火的训练场上,排列着一个个方阵,他们身着Q版迷彩绿,口号声虽然嘹亮高昂,但声线里夹杂的稚嫩却又与这军营格格不入。这一群人究竟是谁?他们从何而来?又来这里干什么呢?
故事还得从去年夏天讲起。我刚结束军考不久,便接到了担任小学生军训教官的任务。初听时很吃惊,因为这一次自己要独自负责由27个男生组成的班级。男生,向来好动调皮,这群“熊孩子”会不会对军营严苛的管理模式不适应,有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呢?我怀揣着一丝不安,静静地等待着这群孩子的到来。
坐车抵达营区,孩子们对神秘的军营充满了好奇。在辅导员的引领下,他们走进了自己的宿舍。五分钟不到,宿舍里便乱成了一锅粥。我立马扯着嗓子喊道:“现在,给你们十秒钟,面向我成三列集合,我看谁是最后一个!”孩子们唰溜得缓过神来,急急忙忙跑到我的跟前报道。我心想,看来管“熊孩子”还是得靠方法的嘛!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军营里最基本的规矩和相关制度,安排好床铺后,便让他们好好休息,准备迎接第二天的训练。
清晨5时55分,我便抵达宿舍,等待起床号吹响。看着孩子们睡眼惺忪,慢慢悠悠从床上爬下来,慢条斯理地穿着衣服,我一下就急了。“哔——”地一声,“楼外集合。”孩子们见局势不妙,就赶紧跑出去列队。“你们都听好了,军营讲究的是干脆,讲究的是利索,像你们这样一大早就拖拖拉拉的怎么行!今天,是正式训练的第一天,我们就从最基础的内务做起!”第一次的内务检查,几乎没有几床被子“存活”在床铺上,也没有几个内务柜能“安然无恙”。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内务被严厉批评,眼神里满是不解。我便告诉他们内务的重要性,并亲自给他们示范如何叠方被。通过长期反复地整改,培养他们的耐心,内务标准可算是提升了一大截。
重头戏终于来了,那便是队列训练。记忆中,那时的泉州正值盛夏,纵使身处荫凉,稍一活动也会汗流浃背。起初,我还能压住夏季的躁动,温和而又宽厚地教孩子们立正稍息等队列动作的基本要领,孩子们也很配合地按照要求有模有样地训练着。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归是活泼的,没有足够的定力,不一会儿,各种小动作便出现了,小手贴不紧的、抓耳挠腮的、弯腿休息的比比皆是。我看着他们随意的队列动作,不走心的训练态度,内心的怒火也随着夏季的高温“腾”地冒了出来。我开始不留情面地点出每个表现较差的个人,并进行各式的惩罚措施。逐渐地,我成为了他们心目中的“麻辣教官”:口令喊不响,集合速度慢,那就一遍遍重复直至满意为止;训练开小差,动作不专注,就在队伍前演示示范……部分娇气的孩子开始耐不住性子,“刺头兵”出现了:“教官,为什么部队总是要有这么多的规矩,我来夏令营是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将来持枪去打仗的,而不是塑形来当木头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