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责任编辑:菅琳
2015-09-29 09:08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普遍展开,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这就在战略上造成对日、伪重点占领的城市和交通线的反包围态势,形成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从抗战的全局来看,就构成了与正面战场相对应,在战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应的,独立的广大的敌后战场。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形态。

日本侵略者为了恢复和确保占领地区的治安,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为日、伪军进攻的主要对象。它们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封锁,切断它同外界的经济联系,同时加强军事进攻。日军进攻的重点是华北。日军在华北制定“治安肃正计划”,实行以铁路为链、公路为环、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封锁、分割、蚕食根据地,不时地集中兵力对根据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疯狂“扫荡”。从1938年11月到1940年底,仅华北地区日军出动千人以上的大规模“扫荡”就有109次,使用兵力总计50万人以上。因此,“扫荡”和反“扫荡”是敌后根据地敌我斗争的中心内容,反“扫荡”成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

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民主根据地是互为依存的。没有游击战争,根据地无法存在和发展,但没有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游击战争就不能长期坚持。为了坚持敌后持久抗战,发展和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和华北、华中敌后的新形势,决定: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挺进山东,第一二○师主力进入冀中,第一二九师主力进入冀南、冀鲁豫等平原地区,帮助和配合地方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大力发展人民抗日力量,扩大和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1939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展华中武装力量的指示》,认为华中在战略上是联系华北和华南的枢纽,这里的游击战争和群众武装力量有广阔的发展余地,对于整个抗战前途关系甚大。为了提高部队的素质,更好地担负起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任务,八路军总部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于1939年2月、6月和1940年1月,接连发出整军训令,分批对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进行整训。各部队倾注极大的精力,利用战斗间隙,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干部战士的军事、政治和文化水平。经过整军,提高了部队的素质,增强了作战能力,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新四军部队也得到了很大发展。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规定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粉碎敌人的“扫荡”,坚持游击战争,打退投降派和顽固派的进攻,将华北、华中连接起来,建设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时局好转。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