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惠及万千退役士兵就业创业

河北企业民兵工作多了源头活水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王英 张广辉责任编辑:菅琳
2016-01-13 07:37

“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利益,还有国防利益,是多赢之举。”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国家战略,如何使京津冀协同发展惠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民兵预备役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在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形势下,如何自觉把民兵整组和应急力量建设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这是京津冀三省市军地共同肩负的时代重任。

“京津冀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恰逢时机,水到渠成。尤其随着京津产业转移,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利益,还有国防利益,是多赢之举。”河北省军区领导认识十分清醒。

“京津冀地区今天的经济发展水平和10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最近几年,河北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实现加速度,与京津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过去,京津想转移一个产业到河北,可当地的人员素质、配套设施跟不上,一体化是有心无力。现在一大批经过部队培养锻炼的有学历、有能力优秀青年成为取之不尽的资源。”河北省民政厅领导说。

基于这一认识,河北军地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在推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转移三个领域率先协同发展的同时,树立大国防视野,积极做好京津冀三地退役士兵就业服务工作,充分为京津冀企事业单位和退役士兵搭建就业交流平台,为企业发展添动力,为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增活力。

河北省还建立了退役士兵信息库,设立求职信息联系方式,最大程度收集京津冀退役士兵个人信息,录入信息库,以便为其提供优先推荐工作服务。

“为企业招兵,在企业编兵,不能让优质人力资源白白浪费!”

民兵预备役人员散则为民,聚则为兵。关键时刻,如何确保兵员“聚”得起来,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大,对民兵预备役工作造成的影响凸显。怎样因势而变,打造一支应急应战“铁拳头”,是当前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必须回答的课题。而要答好这道课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哪里编兵?

“为企业招兵,在企业编兵,不能让优质人力资源白白浪费!”河北省军区领导敏锐地认识到随着北京产业转移带来的用工高峰,也为民兵预备役编组提供了“富矿”,省军区积极探索,在“市场”与“战场”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

他们按照“贴近实战、快速反应、利于保持”的思路,常态化储备了十多支应急队伍,配齐所需的抗洪抢险、地震救援、森林扑火、反恐维稳四套装备。石家庄警备区还制定出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细则》和《规范化建设达标考评细则》,对编有民兵的企业进行“四室两库”规范化建设,明确了统一办公场所设置、统一软件资料、统一装备器材配备标准、统一考评标准的“四统一”。石家庄市大型企业安瑞科公司探索出了“组织随着兵员建、队伍紧跟任务建、骨干紧贴需要选”的民兵编组新模式。张家口军分区建立了“民兵整组网络信息库”,打开信息库,民兵基本资料、指纹、照片、工作单位、去向以及联系方式一目了然。

“民兵预备役所编骨干人员都是为这些企业招聘的退伍兵,岗位稳定,用时便于拉动。”2015年以来,省军区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对军分区、人武部担负战备值班的民兵预备役应急分队进行多次突击抽点,所抽点的应急分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集结完毕,兵员到位率达95%以上,较好纠正了以往“纸上编兵”“有编无兵”的现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