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亲休假是部队劳逸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广大官兵最为看重的权利和福利之一。尤其是对于那些远离故土、亲人,驻守在高山海岛、战斗在边海防一线的广大官兵而言,休假不仅是他们个人的事,更是一家人的期盼。合理的休假不仅有利于官兵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更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保持和提高。
为进一步保障广大官兵的休假福利,2015年总部专门下发规定,提出“休假探亲落实率达不到90%的单位,应当向上级书面说明情况,确有问题的应当追究主要领导责任”的要求,同时规范了官兵未休假探亲经济补偿发放的相关事宜。然而,仍然有一些单位没有完成好官兵休假“任务”,原因多种多样,笔者认为,要想保障好广大官兵的休假权益,应当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提前问卷摸底,科学制定计划。年初,有关部门应当主动了解官兵的休假意愿,科学制定休假计划,及时在单位进行公示并上报上级业务部门备案,确保休假计划在理论上既可完成“任务”,又符合部队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针对春节、国庆等热门时段官兵“扎堆”休假的矛盾问题,科学合理地做好“预案”。可以根据年度计划任务安排,并结合官兵的个人表现、个人重大事项和往年休假时段选取等情况,排出先后顺序,依次确定休假时段,并有针对性地搞好教育引导,确保排出的年度休假计划表,既有说服力,又能让绝大多数官兵满意。
二是要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计划落实。具体而言,军人委员会可选出代表对单位休假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收集和反映广大官兵关于休假的各种问题,促使问题解决,以保障大家的合法权益。同时,各单位可以将每月休假人员进行“打包”,指定相应的负责人,及时提醒和反馈官兵的休假事宜。对于因临时任务、突发事件等情况导致官兵休假计划无法实施时,负责人应当向有关部门说明情况。有关部门应当对休假计划进行调整或拿出解决办法。
三是要认真分析总结,形成合理制度。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单位年度官兵休假实际,搞好调查统计和分析总结,特别是针对休假未满的官兵,可以通过军网填报、调查问卷等方式,弄清楚他们未休(满)假的原因情况,统计好因个人原因、工作原因或其它原因未完成休假官兵的比例,以利于真实情况的掌握上报和对策措施的分析研究。同时,有关部门应当主动地、广泛地听取广大官兵尤其是基层官兵关于休假的建议意见,多思考官兵反映的实际问题和常见的周期性矛盾,科学合理地拿出对策措施,形成广大官兵认可、行之有效的《休假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更新,使官兵的休假之路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不断提高官兵休假的比例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