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二胎”有底气,航母“二胎”长啥样?

来源:《环球军事》杂志作者:晨枫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6-02-17 09:58
辽宁舰起飞助理放飞歼-15舰载战斗机。李唐 摄

“第一胎”也是“亲生”的

以辽宁舰的经验为参照十分重要,这不仅因为辽宁舰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蓝本,也因为辽宁舰已经凝聚了海量的中国技术,代表了当前对航母的理解和使用经验。1998年被拍卖的时候,“瓦良格”号已经安装的主要设备都被拆除,中国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了下来,但这是一艘没有动力、缺乏船舵、无法操纵的空壳子,连起码的自航能力都没有,更谈不上电子系统和武器装备。要从这样一个起点开始修复,这是对没有研制航母经验的中国造船工业的巨大挑战,当然也是巨大的机遇。

坊间一直流传中国从乌克兰获得了“瓦良格”号的全套图纸和设计资料,有人就曾遐想,既然有了全套图纸和资料,就可以容易地修复“瓦良格”号,安装所有缺失的设备,可以很快形成战斗力。但事情不那么简单。

对于中国来说,按原样修复实际上不可能。即使中国从乌克兰得到了“瓦良格”号的全套图纸和设计资料,但乌克兰自己的资料到底有多全就是一个很大的问号。俄罗斯在为印度改装“戈尔什科夫”号的过程中,就遇到大量图纸和资料缺失或对不上的问题,严重影响改装的进度。类似的状况在引进其他装备中也曾出现,甚至出现过这样的情景:工厂的工人们被迫在几个车间的地面上,把所有对不上的部件摊开,把俄罗斯专家招来一个一个核对,花费一年多时间,更改了超过一半的图纸和超过80%的工艺装备,才使引进生产得以继续。这不一定是输出方故意不配合,更可能是设计局提供的资料版本落后于生产线的实际。苏联技术体系的风格对于图纸资料的完整性和精确性向来不甚重视,尤其对原始设计完成后的改动所涉及的图纸和技术资料更新比较“自由主义”。“瓦良格”号的图纸资料和船坞里的实际脱节不奇怪,就算中国想把所有专家都招来也无从入手。

即使不算舰体本身资料缺失问题,非本厂建造的关键系统(如雷达、战斗管理、动力、升降机、舰载武器)只有安装尺寸、重量、配套系统等衔接方面的数据和图纸,并没有也不需要有分系统、部件到元器件水平的设计和制造相关的图纸和技术资料,离开这些资料想原样恢复都无从谈起。事实上,缺失的设备从俄罗斯和乌克兰重新订货都不可能,一是相关工厂是否存在都成问题,二是已经装舰的关键系统在船被拖往中国前被拆除,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俄罗斯和乌克兰不愿意这些技术流到中国。另外,“瓦良格”号在飞行甲板下安装12管垂直发射的P-700远程反舰导弹和24管垂直发射的3K95防空导弹(总备弹192枚),这些都不是中国海军的标准装备,中国没有这方面的引进计划,航母装备重型导弹火力这种独特的苏联海军做法也没有被中国海军所认同,把这些空间转用于更多的机库空间本身就要求对舰体到系统进行全面的重新设计。中国只有自己动手,以我为主,重造“瓦良格”号。再造之后的辽宁舰实际上已经与“瓦良格”号是完全两回事了。

在再造过程中,要对假想作战海区、假想作战对象、飞机起飞重量、飞机出动强度、甲板上飞机停放数量、甲板上作业方式、机库内飞机停放数量、机库内作业方式、维修区安排、生活区安排、指挥区安排、舰载武器的种类、数量和位置、飞行控制要求、舰载武器火力控制要求、护航舰队的指挥和协调要求等一系列设计基础按照中国海军的要求重新设计。取消重型反舰和防空导弹后,甲板下和舰桥前后的空间需要重新划分,甲板结构也要重新做过。中国海军对航母额定舰员和生活区的要求导致对生活舱室的重新划分。装用中国的雷达和战斗管理系统,也需要对相关舱室重新安排。按照中国海军对航母自卫火力的需要和可用的现有装备,甲板周边武器站的位置、性质要重新安排;中国的雷达、升降机和动力系统的大小、重量都和原设计不同,这些都将改变全舰重量分布,甚至改变总重量和吃水,需要对稳定性、损管、抗沉性等重新考虑,还要对供电、暖通、电磁兼容等重新考虑,这相当于在舰壳、舰桥基本几何尺度确定的条件下全盘重新设计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