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才”诞生源于人才“松绑”
该不该给他评中职?这年7月,郑柯又成了焦点。
不评,理由很充足:他只发表过1篇论文,没有一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民主评议票数也不高,用这些条条框框一卡,于情于理应该往后排。
评,依据只有一条:他为改进拳头产品质量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评,还是不评?党委会上,大家很快达成了共识,要想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要扬其长、补其短,不能被条条框框捆住了手脚,最终决定将郑柯作为特殊人才破格晋升。
就此进行公示时,中心政治部主任廖正武向全体科研人员作了专题说明。了解到党委领导爱才育才的一片苦心后,大家纷纷表示没有异议。
观念“松绑”,人才生长。
为对接郑柯“夜猫子”的作息习惯,业务室为他单列考核标准:变工天考核为效绩考核,不管过程,只看结果。
为使郑柯心无旁骛搞科研,中心作出特殊安排,他买书买资料报销可以走“绿色通道”;他遇到难题求解,可以直接和院中心领导、专家对话。
为了让郑柯拥有“更美的诗和远方”,中心精心设计,选调几名有潜质的新人跟班“学艺”,同时影响和帮助他完善自我,提升个人魅力。
几招下来,郑柯越来越“牛”了,参加多项全国性重大测绘工程检查验收,挑出3类15项重要技术问题,为提高“国字头”产品质量找到了“病根”,协助军地专家开出了“药方”。
如今,郑柯真成了一颗“明星”。
观念一新,遍地“黄金”
观念一新,遍地“黄金”。
郑柯的成长经历让中心党委尝到了甜头,他们积极创新方法机制,通过精细化、精准化培养模式给人才“松绑”,让一批有个性的科研人员放开手脚,茁壮成长、快乐成长。
高级工程师胡振龙,老实忠厚,一大把年纪,见到领导还会腼腆害羞。中心充分发挥他的业务特长,遇有急难险重测绘保障任务都让他担纲负责。几年下来,胡振龙成长为全军测绘导航标兵,并带出一批技术骨干。
助理工程师程家胜,生性耿直,说话办事是个“直肠子”。中心用其所长,将他放在指挥调度队队长的岗位上全面摔打磨炼。寒暑更迭、冬去春来,长城脚下的丁香花开了一茬又一茬,程家胜的收获增加了一项又一项:优秀共产党员、三等功、技术能手……
人才兴,事业兴。这个中心组建刚6年,办公住宿条件滞后,却吸引了100多名博士硕士来这里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建成我军不可或缺的一支“天眼”力量,真可谓“朝阳事业”和“朝阳人才群体”共生共长。
让更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
■柳 刚
关于人才,昔日美军上将麦克阿瑟有句经典话语:“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人才,乃强军兴军之本,再不好用的人才也要爱惜,再好用的奴才也不能用。
有高山者必有深谷,有奇才者必有怪癖。大凡人才,不唯能力独具,往往性格也独特,或爱提意见,或喜发议论,甚至执拗。左宗棠3次参加会试都没考中进士,40岁入幕府恃才傲物,但入仕后屡屡建功,一举收复失地,成为民族英雄。正如人的十指有长有短,人才也难免有缺点、有短处,不可能是完人。用人可贵之处,在于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拘一格,不求全责备。
强军事业,呼唤“伯乐”,让更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对有争议的人才、个性比较强的人才,部队各级领导应以宽阔的胸襟容人之“异”,以“伯乐之慧眼”用其所长。人才,以用为本,只要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有利于军队信息化建设,就应大胆使用。
(《解放军报》2016年06月22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