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亲人为我骄傲,作为航天人的我更自豪!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林定飞 张严巍责任编辑:菅琳
2016-12-02 11:05

“呜呜……”专列悠扬的汽笛声打破了大凉山谷清晨的宁静,执行西昌发射场百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运抵场区,中国历史上首个超越百次的发射场就此诞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地处大凉山深处,始建于1970年,1984年完成首飞,承担多种轨道类型卫星的发射任务。

一部发射史就像一部长征史,超越100次的发射,西昌航天人足足走了32年。从0到超越100的路上,西昌航天人征服了一座座困难的壁垒,创造了一项项足以惊艳史诗的奇迹。每一次飞跃,其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用百折不挠、敢于创新、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支撑,他们把青春和热血都洒在了这片热土,而这种航天精神时至今日仍薪火相传。

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这群“沟里人”在背后默默的奉献,正是有了他们的助推,我们在通往航天强国的道路上才能如此迅速。借着超越百次发射这个契机,我们有必要通过一些典型人物和单位的报道,再现这群人“扎根山沟,矢志航天”的故事。当然,这也仅是一些优秀代表,真正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还有许多许多……

——编者

赵龙:16年,一往情深

■林定飞 张严巍

赵龙进行火工品测试。袁立伟

看着自己开发的遥测程序顺利运行,赵龙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瞬间,兴奋和激动一股脑涌上他的心头。

这个来自安徽利辛的皖北汉子,自2000年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测站遥外测试系统工作。16年来,他已经参与执行了67次航天发射任务,成功将几十颗卫星送上了太空。

赵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航天事业整整奉献了16个年头,由于家庭原因,今年他不得不做出选择,服务社会或者继续献身航天。他舍不得这片热土,特别是今年这里迎来了中国发射场的首个百次。坐在办公桌前,他不禁回忆起这16年来的点点滴滴。

“遥外测试系统担负着火箭起飞初时段的测量、跟踪任务,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来不得半点差错。”谈及自己的岗位,赵龙毫不掩饰内心的自豪。他还打了个简单形象的比喻:如果没有了遥外测试系统,火箭就“失踪”了,地面上的人压根就不知道火箭去了哪里。

“最忙的时候就是发射当天。”赵龙说。发射前12小时,他得爬上60多米高的摆杆,给三级火箭装上箭载电池,供火箭上的测量仪器和设备使用。“箭载电池跟家用的‘南孚’可大不一样。”它由几十个正负极紧密集成,安装的时候得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短路。为了安全起见,这项工作他还必须在10分钟内操作完成。除此之外,他还要断掉与箭体连接的几个电缆插头,对几个关键设备进行检测,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除了忙,临射前的工作还很危险。通常,三级火箭在射前8小时就会开始低温推进剂加注。低温推进剂由液氢和液氧组成,具有易爆性。这个过程中,赵龙还要上塔进行一项很重要也很危险的工作——测试火工品。

头顶有易爆的液氢液氧,手头是易爆的火工品,赵龙操作前得做全身静电处理。虽然北方人生性豪爽,但是赵龙可是个心细如麻的人,担任负责人以来,带领岗位其他的同志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这项工作完成之后,赵龙终于可以暂时松口气了。等01指挥员下达40分钟撤离的命令后,他就可以走下发射塔静静地等候火箭升空了。

每次发射的时候,赵龙远在老家的儿子都会专心致志地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目不转睛地在电视画面里面找寻,渴望发现父亲的身影。

“亲人为我骄傲,作为航天人的我更自豪。见证百次发射,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无论多辛苦多危险,都值得!”赵龙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