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未来空战中,近距空战还有无用武之地?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菅琳
2017-01-03 05:09

2016年7月23日,“金飞镖-2016”突防突击竞赛考核现场,某新型战机从指挥所上空突击地面靶标(合成图片)。张海深

反方

“拼刺刀”的缠斗将渐行渐远

■黎晓 苏啸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作战理念更新、作战样式变换,近距空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中群殴”难以再现,只有局部小规模或特殊任务中可能发生近距空战,而且概率极低。在可见的未来,“拼刺刀”式的空战不再是空中战役的常规手段,也非明智之选。

中远距已能解决战斗

态势感知是空战制胜的关键,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数据链等信息技术手段使飞行员乃至整个空中战役方向指挥链条能够更加快捷、全面地获得态势感知,在中远距即可实施战术达成作战意图。四代机装备的先进航电系统使其态势感知优势明显,毋需多言。当前各国的主力战斗机仍是三代机,虽然某些机型未装备先进航电系统,但通过信息化整合手段,也能获取相对全面的态势感知。美军“红旗”16-1演习中,装备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的澳大利亚皇家空军F/A-18E/F“超级大黄蜂”发现威胁后,向三代机F/A-18A/B“大黄蜂”发送空情图,“大黄蜂”飞行员即使没有在雷达上发现敌机,也能够认定目标,提前进入交战。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在多次实战中证明了其作战效能。第四代中距空空导弹命中精度高,隐身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而且具有抗目标关机能力,是复杂电子对抗条件下中距制敌利器。当前,先进的战斗机均挂载中远距空空导弹。例如,F-15、F-16、F-22装备的中距空空导弹AIM-120,其射程可达80千米;苏-27装备的中距空空导弹R-77,射程可增大到150千米。海湾战争中,超视距空空导弹击落的飞机数量超过近距空空导弹,之后的几场局部战争,空战战果也大多归功于超视距空空导弹。超视距空空导弹带来的作战效益,让其研发更加受到重视,作战性能越来越强。

想打近距空战先算账

有观点认为,作战双方在信息手段、态势感知,或干扰手段等战机能力对等的条件下,最终还会从中远距进入近距空战。

诚然,实战中,双方战机难以完全避免从中远距转入近距。但试问,如果作战双方之间不存在代差等战机能力优势、战机数量差优势,或导弹等武器性能优势,进入近距空战岂不更像一场“鸡蛋互磕”游戏?作战的主要原则始终遵循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所以,此时最佳的选择是退出战斗,而不是近距缠斗。

这样做,除了基于战术的考量,费效成本和生存率也是重要因素。据美国一项政府评估显示,F-35A常规起降型战斗机单价为1.2亿美元左右,其平均每飞行小时成本约为24000美元,高出F-16战斗机10%左右。飞行训练、作战费用在哪个国家都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众所周知,飞行员培养是以黄金来计量的。美国、土耳其空军举办“红旗”“安纳托利亚之鹰”演习的初衷也就是为了保证生存率。相比近距空战的巨大消耗,低成本、高回报的解决方案更受欢迎。

近距空战已非必选项

“五环理论”“非接触作战”等作战理论的出现和运用,改变着传统战争的面孔,不需“贴身肉搏”即可达到作战目的。

“五环理论”跳出了结结实实与对方军队“茬一场架”的固定思维模式,直击要害,空中战场“刺刀见红”的几率微乎其微。在“沙漠之狐”行动、科索沃战争和“持久自由”行动中,美军选取打击目标时,都遵从了“五环理论”,优先攻击敌方战略性的敏感、脆弱、关键节点,直捣黄龙。

非接触战争促成了“打架容易见面难”的局面。远程武器装备高速发展,毁伤纵深不断增加,已然可以脱离短兵相接。在运用非接触作战样式时,空军可以不与敌方直接接触,远程实施打击。早在福克兰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2架攻击机在距英国舰队20千米处发射2枚“飞鱼”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军“谢菲尔德”驱逐舰。

值得关注的是,美军新近提出“作战云”概念,可借助云协同技术实现作战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等空战资源的整合优化,最大限度实现远程打击空战效能,使对手处于看不见、打不着、来不及应对的被动局面。此外,未来战争中,激光能等新概念武器在空军战役层面的运用也更加倾向于具备精确毁伤能力,最终结果一招制敌几无悬念。事实越来越明朗,近距空战已渐行渐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